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情怀:秦岭畔有群质朴天真的槐关娃

 

2017-06-29 09:52: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如果不是远行,怎会了解远方的每一个陌生而绮丽的生命轨迹;如果不是支教,怎会了解秦岭畔的这群槐关娃的质朴天真。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支教一年,自教一生。当这个初夏,再次见到曾经教过的孩子们跟随“走进古城西安,感受建大魅力”活动从汉中洋县来到古城西安,走在学校的梧桐大道时,那一年的支教经历像一页页翻书的感觉,让人成长,让人重生。

  一切是偶然之中的必然

  源于幸运的眷顾,有幸被选中加入西建大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的8人队伍之中,但这也必然是我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年。

  2015年9月初到槐树关,踏上这片有点陡坡的柏油马路与送行的老师挥手告别,待挂着“陕A”车牌号的车子渐行渐远,说实话,心里有点空落落的。面对稍显陌生的方言和夏季时常有的停电,我和我的支教伙伴勉强趁着天亮整理好了房间安顿下来。

图为班级活动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支团成员薛潇颖与孩子们合影。薛潇颖 供图

图为班级活动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支团成员薛潇颖与孩子们合影。薛潇颖 供图

  绕着学校走了一圈,教室整洁有序还配备了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舞蹈教室、各类活动室一应俱全,而且学校里年轻老师不算少,又都热心淳朴。得知第一次上课要面对的是六年级学生,我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槐关的第一晚,点着蜡烛写了第一课的备课教案。没容我多做熟悉,第二天就直接进入了教学状态,我带的第一门课是六年级语文,完全摸不清布置作业的套路,大脑短路地好几天记不住我们班上孩子的姓名,略显压抑的课堂氛围确实让我对自己都产生了质疑。听说孩子们给我起了外号叫“西安来的老师”,于是我开始在课堂上讲西安,讲西安的历史、小吃、景点,讲我的大学,讲我所学的专业,这样一来我有了一群小跟班,当他们仰起脸叫你“老师好”和你撒娇求拥抱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融入了。生活上慢慢习惯了槐小的作息,工作上逐渐步入正轨。这个九月我过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教师节,就算他们还叫不上我的全名,总归是歪歪扭扭的写出了“薛老师”三个字,这份教师节贺卡被我贴在了书桌前的墙壁上,陪伴了我整整一个四季。

  班级活动合影

  “完小”?相信你也是第一次听说

  这个十一月,我在陕南感受到了一个与西安截然不同的秋天,连续三周的阴雨,空气中都弥漫着湿润的水珠子。在槐树关中心小学门前的108国道上,车子也逐渐少了起来。借着学校检查的机会,我和我的支教伙伴决定去探访一下“完小”的神秘。在仅有一车宽的路上颠簸近一个小时后,终于接近了此行的目的地——阳河完全小学。学校共有学生39人,全校教师仅7名,这里的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儿童,一星期的学习生活都在学校度过。刚巧赶上孩子们开饭,在老师和年龄稍长的孩子的帮助下,他们依次打饭进入饭厅,有些孩子蹲在外面也吃的喷香,我似乎真正觉察到了支教的意义,我想用这仅有的一年时间做的更多,想融入他们的生活,想陪他们走出槐树关,我只求来到这里的分分秒秒,能带给他们一点点改变,哪怕只有一点的改变,就知足。

  唯愿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都能洒满阳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薛潇颖与班里学生合影。薛潇颖 供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薛潇颖与班里学生合影。薛潇颖 供图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办起了“西建大爱心图书漂流角”每天中午在我的办公室门口排起了长队,登记借阅,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让孩子为了读书而读书,也不让孩子只会读书,我希望在他们在自己喜欢的书里能找到看世界的另一扇窗口。另外,针对六年级毕业班开设了“数学夜辅班”,虽然我带的是成绩稍弱的班级,虽然我时不时地给孩子们讲一些他们不太爱听的心灵鸡汤,虽然有被他们气的跑出教室悄悄躲在后门观察他们的举动,但一年时间下来,六年级的孩子和我们的心贴的越来越近,和他们一起包饺子,下面条,看哈利波特,从讲台上走到了他们的生活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十七届研支团成员薛潇颖回访槐树关中心小学与孩子合影。薛潇颖 供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十七届研支团成员薛潇颖回访槐树关中心小学与孩子合影。薛潇颖 供图

  2017年的4月,当油菜花又开,再次回访曾经带过的孩子们时,时间,让我逐渐明白我给孩子们带去的比我想象的要多,“老师,我现在学习真的很努力”,“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们,我们可想可想你了”,被围起来“熊抱”的我感到一丝哽咽,孩子们,长大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薛潇颖,曾服务于陕西省洋县槐树关中心小学。)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