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志愿随笔:跨越万水千山 我们相伴走一程

 

2017-02-22 14:5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2017年2月2日。下午,我带着亲戚、家人的祝福,还有好友塞的大袋零食,告别了我熟悉的酉水之滨,开启一程漫漫返疆志愿路。几个小时的时间,汽车都是在崇山峻岭间穿梭着,最后,来到了恩施火车站。我将在这里等待,等待3日早上的火车,也等待着与腾讯视频《人物》栏目的两位拍客老师在这里相逢。

  天未暮,时间尚早。此次返疆,未知归期,且边疆遥遥,一派大漠风光,再难得见南方小镇所特有的小桥流水之景,且独自前往恩施女儿城故地重游吧。

  女儿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区七里坪,是全国土家文化集聚地。这里的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灰色角砾岩石铺就。走上热闹的街头,人来人往间,弥漫着亲切的乡音。街两旁是古朴的吊脚楼,楼里传来土家歌声,一曲唱罢,一曲又起。看着转动的水车,摇曳着的古朴灯笼,有那么一刻,多想就此驻足,外界的事与我何干?墙角的一树梅花灿灿然开着,与众芬芳,它该是建城之初移来的吧。暗香萦室,不问来路,又何必问归途?

  晚上回来,去一家小商店购物,商店老板看见我,激动地说:“你就是腾讯新闻上的那个跨越4746公里回家过年的志愿者吗?!”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愣了一下,回答他说:“不是啊,我也看到那条新闻了,你看,图片上的那人是不是没我好看?”。随后我去火车站取票,一个妹子喊了一声我的名字,我一时尴尬了。心想,我们可能认识,但我并不记得她是谁了。“竟然在这里遇见你了,我是在腾讯新闻上看到了你的故事,很钦佩你,你帮我签个名吧?”心里五味杂陈,这样真的好么,我好像并不习惯也并不喜欢走在大街上都会被人认出的感觉。

  回到公寓,见到了从外省转了几次车,耗时一天,赶来跟拍我返疆过程的两位老师--朱征南(阿南)老师、朱亮亮(亮子)老师。出于尊重,“前辈们”我都会称他们为老师。可是,亮子让我不要叫他老师,不然就不能愉快地玩耍了。经我鉴定,亮子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人。而阿南老师,没亮子那么有趣,却多了几分成熟稳重,既有点愤世嫉俗,又有点“纠结”。他敢作敢为,对于弱势群体充满爱心与同情,新闻视角独特,是一个比较严肃的编导。

  2月3日。早上7点多,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天空还在揉着朦胧的睡眼,我们已坐上了K357次列车。车上刚刚开始,空位还很多,到后来就座无虚席了,还很拥挤。为了直播我的返程,放弃了原本的硬卧,有好几个站点,两位老师都是在拥挤的人潮中像挤公交一样站了过来,汗流浃背。突然觉得,他们才应该是这次返程的主人公,相对于他们,还有那些只买到站票的人来说,我的几十个小时车程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四川达州站,我们成功换乘了K1582次列车,这趟车是三次火车换乘中最长的一段。我们湖北恩施,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出于三省交界处,火车出行也就有了多种路线可供选择。本来还想着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窗外风景,可当火车在山岭交错,高峻绵延的秦巴山脉中穿梭时,隧道一个接着一个。与其说在火车里看窗外风景,还不如说是在感知白天与黑夜的不断交替,这是我之前没有料到的。因为手机没了信号,直播返程被迫终止,改为返程纪录片的拍摄。

  在车厢里,我们聊了很多。阿南老师说:“你这当志愿者去新疆,实在是太远了,还没工资,不如我们把你送到了,你就跟我们走吧。”应该是开玩笑吧,我也全当玩笑听了。但我还是回答说,如果为了工资,我当初就不选择当志愿者了。我目前并没有离开新疆的打算,待在八十四团,有我喜欢的工作,同时还认识了一群有故事的人。很多老人都是当年当兵或者知青过来的,无论是同事,还是领导、邻居对我都很好,在那里很有家的感觉。我想拍很多的新疆美景,写很多自己的见闻,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认识兵团。同时,我还想去结实更多的少数民族职工,为民族团结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稳定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也不错。

  对于我的回答,阿南老师表示很无奈,那应该是有一种“怒其不争”的感觉吧。他说:“你能用现实一点的理由来回答我么?”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了,我所说的理由也确实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跳过关于我的话题,我想他们常年奔赴在全国各地新闻现场,本身就在书写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于是,我八卦起了他们的故事。亮子说,相对于站票来说,工作中遇到的苦逼事情多了去了。由于不是官媒,新闻报道的道路就会艰辛一点。有一次去新闻事发地,那时天空阴沉沉的,还飘着雨。空气里透着几丝寒冷,道路泥泞,他们两人在芦苇地里迷了路,从漆黑的夜晚走到了第二天黎明,成了一个泥人,手脚快也失去了知觉……

  阿南老师给我看过一个他做的拍客纪实。片子里,是一个老尼姑在哭诉,在这哭诉的背后,关系到当地各方不透明的利益。他说,为了这个片子,他可能还会有一点麻烦。但他问心无愧,只是真实地展现了不同的人的真实的生活。他想为老百姓发声,让更多人来关注、关爱社会底层的一些人。

  这次列车,我本来也是硬座的,在最后时刻,抢票软件让我的硬座便成了硬卧。而亮子,只抢到了硬座,对于他这种习惯了出行时,飞来飞去的人来说,45小时的硬座确实是一个考验。以至于,他在发朋友圈时说:“天黑了,煎熬即将到来!”。然而,他又是一个很倔的人,我不只一次说过,我可以跟他换,坐几十个小时的车对经常坐硬座的我来说,如同家常便饭。他每次都拒绝说,一个大老爷们,怎么可以让一个小姑娘委屈。至于最后他是怎么过的,大家可以脑补去了,事实证明他行为太有才,够奇葩,我表示知道后惊呆了。

  2月5日。列车一路西行,窗外的颜色从最初的朵朵绿色,已变成铺天盖地的白,白雪皑皑。早上,我们终于到达了乌鲁木齐站。在一个小朋友的建议下,亮子已经做好了充分的保暖工作,当一进火车站候车厅,他真切感受到了新疆暖气的魅力,这暖气在南方城市是没有的。用他自己的词来形容是这样的:一入火车站,双脚如跨风火轮!

  我们将在这个火车站休息几个小时,等待下午开往博乐的火车。等待的时间,阿南老师没有闲着,准确地说,他一刻也没有闲着,一路上除了拍就是掏出笔记本剪辑。这会儿,他打量了一下车站,闻着火车声,抱着他的三脚架,架着单反就跑到可以看见火车进站的窗户口。只待火车进站的那一刻,拍下一个真实而灵动的镜头。这个时候,我又充分发挥起我学生的角色,他会跟我说这个怎么拍,那个怎么用,让我好好地学。让我第一次知道了为什么手机跟拍,可以跟铺了轨道似的稳当,稳得看不出一丝镜头的摇晃。

  时间既漫长,又过的很快。晚上21:46,我们如期到达了博乐火车站,此时,夜幕也已拉下。我们八十四团的团委李书记和我们新闻中心的孔主任已经早早等候在了火车站的出站口。再次见到他们,那是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像是见到了阔别重逢的亲人,这一路的“漂泊”随即宣告结束。

  回了,又来了,无论走多远,心始终在原地停驻,溜走的只是时间。这一路上,手机过不了多久就会收到几条微信消息,是同事丹丹姐、晓东哥、孔主任发来的,他们会问我到了哪里,途中是否顺利之类的话题,且在这些话题间不断地循环往复着。还记得回家时,晓东哥还专门打电话跟我说,让我路上多注意安全,多发发朋友圈,他会经常刷屏,时刻专注我着的动态。

  孔主任的车载着我们,车灯亮起。阿南老师忽然对我说:“小田,我们也算是把你平安地送到目的地了,那明天我们就去中哈边境的哨所,看看你所崇敬的守边夫妻吧,再然后,我们就该离开了。” 车缓缓开动了,双轮轻轻碾开洁白的雪,摆在前面的是一条纯净的坦途。

  (作者,田碧芳,西部计划志愿者,现志愿服务于兵团第五师84团新闻中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