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4 11:28:0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彦龙
每年毕业季,当众多学子告别母校,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在东北大学,总有这样一群人,默默地背起行囊,踏上西行列车,用青春去兑现一次承诺。
“自2006年以来,全校已有11批共112名研究生,奔赴新疆、四川、云南等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扶贫活动。”东北大学团委书记闫研告诉记者,“广阔的西部不仅成了学子奉献的舞台,也成了他们锤炼自己的熔炉。”
10年来,东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先后涌现出全国西部计划志愿者报告团成员高祥、辽宁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马犇、辽宁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刘雷、云南省昌宁县抗险救灾先进个人侯朋远、新疆布尔津县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芦书豪等一批先进典型。
“人生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
2006年8月28日,由张勇亮、杨铭茹、孙明哲组成的研究生支教团,首次走进新疆伊犁昭苏县洪纳海乡上洪纳海村小学,从此拉开了东北大学研究生西部支教的帷幕。
乘5个小时飞机,又坐14个小时汽车,从中国的东北角到西北角,3个人从学生生活迅速转换到支教生涯,不仅要学会做饭、生炉子、糊窗户纸,还要适应新疆独特的气候。面对这些,张勇亮说:“人生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
“那一年的穆斯林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我们发现有一个叫艾勒沙提的女孩心事重重。经过询问,了解到由于家里买不起煤,孩子妈妈正冻病在床。我们3个人为艾勒沙提家送去煤炭,还买了一些肉和蔬菜。”时隔多年,张勇亮依然清晰记得那天艾勒沙提妈妈一边流泪、一边用很不流畅的汉语说出的那句话:“你们是好老师,你们是好心人!”
类似这样的故事,每届支教团都经历过。哈萨克族高二女孩罗扎·别尔克别克,母亲身患精神疾病,父亲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三口住在土坯房里。然而生活的窘迫并没有击垮这个坚强的女孩,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处在年级前列。“罗扎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第十六届支教团团长刘雷和团员们不仅为罗扎买来新衣服新鞋,又通过公益活动为罗扎争取到每年2000元的资助。今年8月,罗扎收到了伊犁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经回到东北大学的刘雷听到这个喜讯,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条小鱼在乎,我救下的每条小鱼都在乎”
第十七届支教团团员何晓辰虽然已经从新疆回来4年多了,但是一提起新疆孩子“颁发”给他的毕业证书,依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那是2012年5月,孩子们知道何晓辰要走了,就劝他:“老师,留下来不走,行吗?”他开玩笑地说:“研究生还没念完,你们要是给我发毕业证,我就留下。”谁知,两节课后,他真的收到了“研究生毕业证书”——学生们拿一张纸画了个毕业证,上面写着“何晓辰同学成绩优秀,乐于助人,被评为优秀硕士”。孩子们为这张证书设定的编号为1314520,意为一生一世我爱你。
在东北大学采访,支教团成员多次讲起这个故事:暴风雨后,海边沙滩有许多被卷上来的小鱼,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小鱼扔回大海。“孩子,沙滩上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有人劝他。小男孩回答:“我知道。”“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我救下的每条小鱼都在乎……”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高祥告诉记者:“我们虽然不能把所有的孩子带出大山,但我们能够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
10年来,研究生支教团开展了大量爱心公益活动:在布尔津县高级中学创办了“东北大学安利彩虹超市”,向品学兼优的学子捐赠学习及生活用品;开展了“疆爱津行”“暖冬行动”,向社会募捐图书馆管理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衣物、学习用品及体育器材,折合人民币100余万元;通过发助学金等方式,累计发放爱心善款10余万元,帮助200余名中小学生重返课堂。
“与成功相比,我们更需要的是成长”
第十六届支教团团长刘雷对记者说:“支教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年,但很多年后,当我们在一起回忆青春的时候,还会由衷地感慨我们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做了一件到八十岁都还自豪的事儿。”
二十几岁的年纪,人生有许多选择,谁都没有想到,处在人生岔路口的张博睿选择了支教。他说:“与成功相比,我们更需要的是成长。”“听说孩子决定到千里之外的云南支教,作为家长,心里多少有些担心和不情愿。”张博睿的父亲张湛说,“在孩子去那里生活一个多月后,我们就不得不承认,站在原来的角度看支教确实有些肤浅了。”张湛告诉记者,支教让孩子长大了,学会了吃苦耐劳,懂得了责任。
“以前我们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了西部,门锁坏了,我们自己修,淋浴喷头坏了,我们自己换。”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四川队队员闫子文说,“我们学会的不仅是技能,更是一种心态,那就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就要独立去做、去做好。”
一年在西部,一生西部情。记者采访临结束时得到一个消息: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刘雷,在新疆布尔津一年的支教过程中,先后跋涉过4000里山路,走遍了全县19所学校,辅导过1200名学生,还从一辆出租车车轮下救出一名10岁的哈萨克族男孩。2015年7月完成新疆支教后,今年8月他又参与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到西藏继续做志愿服务。(记者 毕玉才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