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们身着志愿者蓝色外套,穿梭于人群中为过往行人发放宣传单页时,总会听见有人在不远处注视着我们,并轻声念叨着印在我们胸前的那排红字--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新疆!
也曾记得自己多少次在路过县菜市场时,总会用一口川音的家乡话和来疆务工的川渝农民工朋友们亲切地打声招呼,很多老乡朋友见我经常过往,便忍住不会问:小伙子,你在这边做什么工作嘛?看着他们可爱的表情,我打趣的说道:我是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然后笑笑,转身离开。日子久了,当我再次路过菜市场的时候,大叔大妈们看见我来了都会亲切地说道:志愿者小伙子,来这买菜,我给你便宜点 ······
“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这些名词对于生活在新和的群众来说,他们已不陌生,而天天奔走忙碌在新和县城各大路段的志愿者们,他们已然能叫出名字 ······“西部计划”在这个看似还不够大的小县城上已经是人民群众和大学生志愿者们共同享有的盛誉。
闭上眼,依然能清晰记得自己刚到新疆时的模样,带着厚重的行李箱、好奇的双眼、有些许褶皱并印有山东志愿者字样的黄色体恤以及在火车上酝酿了足足48小时的凌乱发型,就这样在鲜红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大旗下走出了火车站,蹋出了援疆的第一步,也踏上了人生的新起点。而在这之前的关于毕业和离校的多愁善感和纠结于“读研”、“工作”或是“毕业入伍”等其他的人生抉择,都在这一步,被踩在了脚下,风化在了新疆广袤的沙漠和绵延戈壁中;而初出校园的那股焦躁和轻浮情绪在沿途的胡杨林中也得到了沉淀,原本死水般平静的心绪在这里已然开始震颤,沉睡的生命也在火车车轮与铁轨的激烈碰撞声中慢慢醒来,向着戈壁中强势长出的杂草、向着沙漠里不死的胡杨、向着天山上盛开的雪莲。。。。。。
记得在乌鲁木齐时,我调侃的对我朋友谈到关于自己来疆后最期待的三件事:一是到服务岗位上工作的第一天;二是第一次用维语同维族朋友相互交谈和一起工作;三是期待到疆后的第一场雪。
“8月2日,天气晴,在结束了自治区培训活动后,经过近20个小时的车旅生活后我们顺利抵达服务县--新和县,受到了县长、政府领导和各县直单位及其领导的热烈欢迎,并一起共享欢迎晚宴,甚是隆重!”
--我的志愿者日记
“8月3日,天气晴,顺利到服务单位报道完毕后,来到了志愿者小区:宽敞明亮的客厅和卧室,配套的电视、沙发还有餐桌、舒适的床,宽厚暖和的被褥,崭新的厨灶和餐具以及购置齐全的生活日用品······如家的温暖,满满的感动!我终于忍不住给远在浙江的老爸老妈打了一通电话:爸妈,您们放心吧,我这边很好,什么都不缺······”
--我的志愿者日记
我是在祖国大西南川渝地区长大的孩子,尽管在老家时偶尔也会看见一些外地入川的民族朋友,但真正意义上的去感受民族风情和品味民族特色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来疆后,看见街道上过往的民族朋友,街边别有特色的民族清真饭店还有各种用维语和汉语共同制作而成的广告牌等别具风味的景致总让自己怀疑自己是否到了别的国度;而到民族朋友家里作客拜访,感受淳朴的民风,品尝特色的民族膳食,与民族朋友零距离接触等事情对于我来说,业已成为我最为期待的事情之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