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4 14:1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新鲜的大白菜喽,绿色无公害!”、“又大又红的苹果,十块钱三斤减价卖!”、“优惠大酬宾,走走看看,千万不要错过”……
一到赶“乡场”,集市上十分热闹,各种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对于生活在农村的乡亲来说,起早赶集能买到最好的东西,而且价格便宜。所以,一到赶“乡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会起个大早,三三两两相约,有的背背篼、有的提竹篮,有的开起自家的小三轮车,到集市上去,大包小包的,选购自己所需的东西。
做买卖的人都知道,生意讲究“开门红”。所以,赶“乡场”的商贩十分辛苦,得比买东西的人起得还早,装货、卸货、抢摊位,可别小看这一些杂事,每一样都是技术活,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生意的好坏。所以,每到赶“乡场”,天刚麻麻亮,商贩就早已做好迎接顾客的准备。
在农村,赶“乡场”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
不管天晴下雨,总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街面上,七大姑八大爷各显神通,讨价还价的功夫可谓是一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街面上买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价格大到上千上万,小到几角几分,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稀奇古怪的事情也多在“乡场”发生,所以小时候,赶“乡场”,父母不给去的话是要无理取闹半天,最后父母答应买些吃的才罢休。
赶“乡场”乡亲们感兴趣的是物美价廉的“便宜货”(也叫地摊货),有活动商品或低于市场价的商品出现,大家一哄而上,一抢而空,这个时候,周围一定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而对于赶“乡场”的人来说,一半图的是热闹。
农村赶“乡场”,有的地方和过年一样热闹,一家老小,各买所需。平时,由于农忙,加上离集市远等原因,没有急需要用的东西,大家几乎都不会上街,要等赶“乡场”。在老家有赶“转转场”的说法。所谓“转转场”,也就是“轮流坐庄”,按一个县几个乡镇来分,每一个乡镇都有一个独立的赶“乡场”的日子,然后买卖双方可根据所需,到各乡镇赶“乡场”进行买卖。
赶“乡场”热闹的地方,还有牛市、花鸟市场、公园之类的地方。
“乡场”的位置很特殊,一般设置在一个地方的中心点,方便四面八方的人群。而不同地方赶“乡场”,所买卖的东西除了平常的日用品大同小异外,也有一些区别。比如,一个地方盛产某样东西,所在的集市自然少不了,且多数会便宜,所以会吸引很多人,而有心机的商贩就会看准市场,批发到其他“乡场”上零售,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地方赶“乡场”都热闹的原因。
现在赶“乡场”,赶的是热闹,赶的是乡愁。在如今,一个电话就可以享受上门服务的年代,能无所顾忌地赶一两次“乡场”,也是一种幸福!(201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肖雄)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