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全体成员介绍

 

2020-09-01 09:2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赵衍钧,女,汉族,共青团员,河南郑州人。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考古专业。

  在即将前往服务地之际,回望过去一年从报名到入选的日子,我知道即使还未经历,但我知道这是不会后悔的选择。未来一年,愿自己能竭尽所能完成好从学生到支教老师的角色转变,不仅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将希望和公益的种子传递给更多人;愿昌都分队的小伙伴们能成为团结的战友,通过更切实、更高效的公益项目让更多的孩子有去看看外面的资源和机会;愿这一年不负初心,问心无愧。

  陈思凡,男,汉族,共青团员,广东梅州人。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专业。

  在未来的一年支教生活中,希望我能竭尽所能帮助学生们提高成绩,以教学为中心。在教学之余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扶贫项目,改善当地贫困孩子们的生活,为他们打开一扇可以看到外面世界的窗户。此外,也希望能与支教团队友们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度过这难忘的一年。

  我也会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做一名无愧于学生,无愧于母校的支教老师。支教即自教!愿尽己之力,助力少年与之共成长,在祖国西部发光发热!

  黄晓波,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广东河源人。本科就读于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中山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凤庆分队队长。

  临近出发前再次回望支教初心,仿佛给原本惴惴不安的内心打下一针镇定剂,舒缓了近日的紧张焦虑情绪。这种沉稳源自去年报名支教团时候的状态,当机会出现时,笃定自己必然会作出这样的选择。

  母校中大四年的倾力培育让我在这里找寻到了内心真实的自我。于己而言,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身份归属的认同是自身价值观念中的重要组成,也是未来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原则。因此,无论是多次站上讲台担任短期支教老师的公益经历;还是支教团前辈分享这一年不长时光中终身难忘的事;亦或是有幸去到西部基层感受普通农户的家长里短,这些都让我深知选择加入支教团是符合自我追求和认同的一次决定,也相信这会是影响我一生的选择。

  想对自己说的话:既要做到不惧风雨,砥砺前行;也要学会放下执念,看到改变。

  冯思嘉,女,汉族,中共党员,宁夏银川人。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大片绚烂盛开的向日葵,乡村小学里年轻老师的身影,群山之间传来的朗朗书声:央视西部计划公益广告所呈现的画面是我对于支教最早的印象,像是一颗种子埋在心里,终于,发芽成长。似乎足够幸运,了解进而加入支教团,结识好友,即将远行。前路未知,公益与课程充满挑战,趁青春正热血,好友在身旁,带着学校的期待,带着父母的牵挂,带着情怀和理想,去用一年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去践行青年人的担当和责任。

  曾小晖,女,汉族,中共党员,广东梅州人。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我之所以萌生支教的想法或许可以追溯到我儿时的求学经历。我来自于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这一个省级特困县,深知农村贫困落后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崎岖的山路、破旧的教室、稀缺的师资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我有幸进入到高等学府学习,非常希望用之所学,回馈社会,为祖国西部山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