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大服务西部支教助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2018-08-28 11:3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大学毕业,你会去哪里?你会做什么?你会选择在拥挤的城市中打拼,还是继续苦读深造?抑或是“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2010年,四川农业大学大学开始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自此,四川农业大学先后派遣七届共43名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本科毕业生参加支教团工作。从第二届开始,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后称“川农大研支团”)每年会分成两个分团分别前往两个服务点开展支教服务工作。一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位于自治区最南端,南抵昆仑雄山,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它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常年风沙,属于我国四类艰苦地区;另一处是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处二郎山东麓,青衣江上游,地质环境复杂,是4.20芦山地震重灾区。目前,川农大第七届研支团新疆分团4名成员在和田县第三小学进行支教服务,天全分团2名成员在天全县第二初级中学开展支教服务。

  精中择优百挑一,指导培训解担忧

  如今在川农大,几乎无人不知研究生支教团,报名申请人数逐年上升,但每年只有6个名额,所以仅选拔成员这一环节的竞争就非常激烈。因此,学校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研究生工作部、学工部和校团委负责人为副组长,学院党总支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来负责研支团成员的选拔工作。本着自愿报名、学院推荐的原则,领导小组对报名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并组织初试、复试、群众意见调研、公示、体检等具体环节。从每年最终确定的成员情况看,他们都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均为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都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均担任过学校学生组织的主要干部;学习成绩靠前,综合素质拔尖,都是师生心目中有能力、有表率、有担当的同学。真正做到数量上的百里挑一,质量上的精中择优。

  每年出发前,学校会组织成员在团委实习、安排到中小学去听课和邀请教育学专家进行如民族风俗礼仪、教学技能、体能与身体素质、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每年寒假前,正在服务期的成员会全部返回学校,向即将出发的新一届成员分享心得,传授经验,结成“一对一”传帮带。通过这些工作,化解研支团成员心中的迷茫,让他们能够更快的适应环境和更好的完成工作。

  身经艰难不退却,心历困苦未言弃

  不知你是否经历过连续60个小时昼夜不停急行4800公里?也不知你是否愿意体验50℃的气温,穿越中国最大的沙漠?新疆分团从成都出发,途径兰州、嘉峪关、吐鲁番、乌鲁木齐、库尔勒、喀什、最终到达和田,总里程4800余公里。这是一条看似平常却十分艰险的路线。从祖国西南到西北、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到干燥炎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从昼夜温差几度到几十度、从草木繁盛平原山地到灌木稀疏的戈壁广漠……每年新成员到达吐鲁番都会因高温而流鼻血,经过火焰山时身体的水分蒸发迅速以至匮乏,经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时会在恐怖的风沙嘶吼中过夜……刚到和田的那段时间有很多的不适应,饮食不习惯会吃不饱,空气干燥会上火,昼夜温差太大会感冒。但最难受的不是身体上的不适,是心中的迷茫。

图为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服务地学校的学生进行升国旗仪式。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 供图

  图为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服务地学校的学生进行升国旗仪式。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 供图

  2013年,四川农业大学第一批到达南疆地区支教的队伍来到距离和田地区120公里,深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瓦库勒乡,成为当时进入南疆地区最早也是唯一一所深入南疆村组支教的内地高校。时为研支团成员的睢艺芳在回忆中说:“我们每天面对着漫天黄沙和完全听不懂汉语的学生,身边没有任何的商店,甚至没有可饮用的水;一开始没有地方可以吃饭,没有食堂、没有饭店,只能每天两块馕配着水对付过去,嘴里每天都是沙砾的咯吱声;隔两周坐车到县城洗一次澡;学生上课都在教室里跑,不听讲……我们发过脾气,大吼过甚至每天晚上躲在房子里偷偷的哭,为什么我的学生是这样?我的支教理想怎么办?这不是我想要的支教,我们应该怎么办?”不止是她,后来去和田的每一位支教团成员一开始都会很迷茫,平时十分坚强的他们会在半夜里哭。正如成员曾凤所说:“我刚去和田的第一个月,很想我的爸妈,一连几天晚上我咬着被子小心翼翼的哭,甚至想过一个人偷偷买一张车票离开……”但他们终究留下来了,克服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每一个困难,解决了经历的每一个问题,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崇高的信念、责任和担当。

  讲台三尺守梦想,为人师表肯担当

  学生听不懂汉语他们就用图画,图画理解不了就用比划,比划再理解不了他们就去查维语字典。渐渐地,学生能坐下来,甚至开始喜欢上了汉语课。“老师你帮帮我好吗?我想上大学,我要当老师。”说这句话的是名叫阿依努尔的女生,她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读到了高三。她把不懂得问题记下来挨个请教老师,会在书上记满笔记,她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后考上了乌鲁木齐大学。

图为学生们收到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寄给他们的明信片。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 供图

图为学生们收到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生寄给他们的明信片。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 供图

  “在去和田的路上,我心里一直都在想自己可能会是一个数学老师,领着学生背乘法口诀表。但最后却安排我做了体育老师,着实很意外”,吴一辉略带幽默的口吻说。之后他便开始恶补体育常识、学体操、学篮球……最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研支团的每一个成员都做教师的专业知识,他们一开始很担心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学工作。于是他们对上每一堂课都非常的认真,虚心请教老教师、积极咨询同事、认真做教案,甚至会写好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付出总会有回报,刚开始的那些“打架大王”、上课坐不住的孩子、不好好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都变得很听话,很礼貌,也很爱学习。第七届研支团成员柴宜均班上的学生成绩从单元测验平均22分提高到95.75分,她也因此获得 “和田市第一小学教师公开课进步奖”;首届研支团成员杨帆所带班级语文成绩从刚接手时全县36个教学班的第16名,上升至前10名,他荣获了天全县考核三等奖;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姜子义从事高三教学时,积极争取农村专项计划,并多次走访学生家庭,给家长宣传,给学生鼓励,最后成功帮助维吾尔族学生肉孜买买提·吐尔逊梦圆大学。他们是三尺讲台“守护神”,成为了学生敬爱,同事认同的好老师,也成为了孩子们的“编外妈妈”和“编外爸爸”,他们用心呵护着孩子们的每一个美好的梦。

  学以致用助发展,众志成城共肩难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天全县受到很严重的影响。时为研支团成员的杨帆、阳磊和陈娅兰立刻加入抢险救灾的工作中,杨帆在灾后紧急指挥中心参与统计受灾情况,阳磊则和县团委的同志一同前往受灾最严重的乡镇救灾,为老场乡、仁义乡和思经乡群众送去了饮用水、大米和挂面等物资。25日他们返回乐音初级中学,帮助学校恢复教学,在搬运物资过程中,陈娅兰的手被货物严重割伤,至今手上还留有伤痕。研支团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得到了团中央,团四川省委的高度赞扬。

图为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成员参加和田地区沙漠造林活动。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 供图

  图为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成员参加和田地区沙漠造林活动。四川农业大学研支团 供图

  在做好教学的同时,他们扩展支教内涵。组织“玉枣暖心”活动,将和田农民手里的高品质红枣通过淘宝、微信众筹销售一空,帮助十三个贫困家庭获得收入;壹基金爱心温暖包也成为了他们的伙伴,让新疆和田、雅安天全的三十多个学生脱掉单衣穿上了棉衣,感受到了真正的“暖冬”;坚持“科技播火”和“爱暖新疆”行,依托学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科研品种带到和田,推动和田地区经济发展;成员孙锦杨建设了无土栽培基地和楼顶栽培平台,在学校成立了科普基地,探索出“学校+支教+扶贫”的全新公益模式;与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发起的“新疆和田少数民族优秀青年成长朋辈计划”获得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杨帆等三人在天全县乐英中学支教时为学校创办了建校25年来第一份校报《乐音》,组建了第一支学生记者团,更新和完善学校网站建设,大力推动农村中学信息化建设……他们用以己知学,以己之能、以己之长,在支教之余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解决了当地发展的部分难题,推动了服务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畏惧灾难的来临,秉承川农大精神,表现出川农人应有的情怀。

  脚踏实地志未来,心系过往愿同在

  在支教结束后,研支团成员返回学校进行研究生的学习深造。支教一年让他们愈发清楚的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改变社会。成员杨帆回校后成功申请硕博连读,笃定致力于研究贫困问题,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下赴美攻读联合培养博士;陈娅兰毕业后成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在工作岗位取得非凡的成绩;阳磊、曾凤、阚杰等毕业后顺利考上公务员,继续在祖国基层奉献自己的力量;师从长江学者李明洲教授的李菁,在毕业后毅然前往西藏,开始人生第二段支教生涯。

图为四川农业大学第三届研支团成员姜子义为巴格其镇中学捐赠图书。四川农大研支团 供图

  图为四川农业大学第三届研支团成员姜子义为巴格其镇中学捐赠图书。四川农大研支团 供图

  第三届支教团成员姜子义在得知当初服务学校巴格其镇中学正准备扩建图书馆时,他为巴格其镇中学募捐了百余本图书。姜子义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点滴努力,让那里的孩子们多学点知识,为他们实现梦想助一臂之力。像姜子义一样的研支团成员服务期满后,虽然离开支教地,但他们心里还牵挂着那里的孩子们,他们陪伴那些孩子成长了一年,便结下一生的情缘,志愿服务将是他们一生的追求和行为。

  坚强后盾作保障,一路陪伴共成长

  四川农业大学的领导和老师无时无刻不挂念远在他乡支教的川农学子。每年无论多么忙,都会抽出时间去看望研支团学子们。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专程到新疆慰问了第六届研支团成员们。每一次老师们的到来,都会让研支团成员热泪盈眶。学校为他们开展支教服务做好各项后勤保障,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成为他们支教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图为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斌看望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成员并合影。四川农大研支团 供图

图为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斌看望研究生支教团新疆分团成员并合影。四川农大研支团 供图

  当支教团成员们登上回家的火车那一刻,他们早已忘记突如其来的沙尘暴,不再害怕一路的艰辛。满脑子是在体育课上奔跑、在语文课上朗读、在音乐课上唱歌、在儿童节舞台上表演的孩子们……一生不长,一年太短,他们不知余生何时才能再次来到这里,也不知是否还能再见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但他们付出了一年的青春时光,收获的幸福和快乐将让他们感念一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寄予厚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川农大的青年学子与全国所有青年一道承担起了时代赋予的使命,投入到建设西部中去。他们在和田,他们在天全,他们会始终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青年学子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敢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五点希望,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作者:四川农业大学商学院李方华)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