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2 15:10: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宁夏志愿者杨小明给敬老院老人买蛋糕过生日。图为杨小明与老人合影。杨小明 供图
他在敬老院的时候常听说老人说这一辈子还没有给自己过过生日,吃过属于自己的蛋糕,之后他每次去敬老院的时候都会给老人带蛋糕,给当月过生日的老人举行生日Party,常常有老人激动地留下眼泪,抱着杨小明,久久不愿意放开,说他们很开心。又一次过节他去敬老院探望老人,听到从屋里传来哭泣声。他问院长原因,原来是他们家里没有人接他们回家,老人们说着说着就哭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杨小明听说了马上组织了志愿者去给老人过节,并且临时带上了一些节目和慰问品,想要老人开心点。老人有志愿者陪着,渐渐地说话多了,也出现笑脸了,最后志愿者回去的时候,老人都会拉着杨小明的手说:谢谢你们啊,你们都是好孩子”。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老人们的心被他捂暖了。之后,每到节假日的时候,他都会组织志愿者来到敬老院,他在和老人交谈的时候了解到,很多老人都比较喜欢看戏,喜欢过去的一些老节目等,为了给老人找到喜欢的节目,每次慰问演出之前,他都会晚上在公园广场寻找一些民间演艺团队,有时候一连几个晚上都没有人愿意义务去演,没办法他只能找志愿者和自己跑更多的地方。不停奔波,风雨无阻,任劳任怨,只因为她播撒下的大爱种子,必将被无数的奔跑接力,传向四面八方,一直让周围的世界绽放光芒!
自小出生贫寒他,知道困难家庭学子的上学的不容易,每到假期,他总会抽出大把的时间去做家访,无论的夏天的酷热还是冬天的严寒,没有经费支持他能走就走,有的地方没有班车,租车太贵,他都会想办法走着去,做顺路三轮,能省就省,争取走更多的地方,收集更多困难学子的信息,然后尽力通过联系公益组织、爱心企业个人、新闻媒体去寻求帮助。据统计他先后家访上百名学生,实现一对一助学六十余人。这与他而言都已经算不了辛苦了,只是一个习惯的付出。
他创建的微光所服务的支教点有很多孩子,他曾多次承诺过孩子只要他们好好学习,就会给他们奖品,可是有时候经费不够,他都会用自己的生活费垫上,给孩子买礼物,从不会因为没钱而失信有时候生活费不够他还是会街上钱给买礼物,孩子抱他一下,亲他一下就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和回报。不用华丽的说辞,不用物质的回报,只是一个吻就是对于他深深的安慰。记得有次家访的时候,他听到孩子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孩子说要钱买过年的新衣服,不想穿姐姐的旧衣服,可是他们家比较穷,孩子妈妈不同意,孩子当场就哭了,他看到这这种情形很难过,因为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也像这样,甚至过年都没有一件新衣服,于是他偷偷把身上的所有的钱塞到了孩子的衣服里,虽然钱不多,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心意,看着孩子绽开了笑容,他也高兴地笑了。他对孩子们很疼爱,也不因为他们是孩子就失信于他们,他总是信守自己的承诺。有次,他答应孩子们期中试考完之后,只要他们考得好,就带他们去公园玩,并给他们发奖品。可是,可是赞助一直没有谈好,甚至有孩子都说他是骗子了。但是那个时候他自己本身已经垫了很多活动经费了,确实没有钱带孩子去玩,更谈不上发奖品。可是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他向朋友借了钱租车,给孩子买上了奖品和吃的。看到一个个孩子玩的很开心,他也开心地笑了。在互动的环节中,孩子们纷纷跑过来要他抱,他觉得这个时候就是他最幸福的时候。有了爱,这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他的心和泥土一样质朴,洒下辛苦的种子,相信自己的一言一行会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善良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进无止境,微爱万里;岁月峥嵘,无怨无悔
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银川市志愿者协会做专职的志愿者,他先后组织了“希望工程助学金”、庆祝少先队建队、全民公益日、银川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展等活动,除了正常上班之外他几乎用尽了假期所有的时间带领微光志愿者参与各类扶老、助学、助残等方面活动。现如今,在他的带领下,现在“微光爱心奉献小分队”改名为“微光义工志愿者服务总队”,微光的志愿者从宁夏大学发展到区内外其他高校、中学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已在宁夏各个高校和市县成立分队二十一支, 招募志愿者超过七千人,累计开展活动一千二余次,参与志愿者人次超过四万人,志愿服务时间超过十万小时,累积帮扶人群超过十一万人次,为社会各界弱势人群募集善款五十余万余,物资不计其数。其个人事迹和组织的活动多次得到中青报、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宁夏广播电视台、宁夏日报等三十余家区内外主流媒体关注报道。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