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 14:4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我很喜欢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因为一直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责任和能力用爱与希望去搭建我们与远方人们之间的联系。我曾在青海做过两次暑假的短期支教,而毕业后有幸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志愿者,实现了参与长期支教的心愿。
2019年7月,我踏上了多彩贵州的这片热土。翻越了层层青山后,我和支教团的伙伴们一同到达了服务地--独山县。从开始对布依族苗族的风土人情以及独山“舌尖上的盐酸菜”的新奇,再到对尹珍、莫友芝西南巨儒的墨香文化的了解,我们逐渐融入并适应了这里的支教生活。
“斗智斗勇”中的教学相长
我和小伙们服务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的独山高级中学。我担任一个由51名学生所组成的高一班级的政治任课教师。这群孩子与我正在读高三的弟弟差不多年龄,所以更多时候我会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弟弟妹妹来对待。他们聪明可爱,爱玩爱闹,可唯一让人头痛的就是不爱学习。课堂上欢声笑语,但评作业时却又令你挠头犯愁。这群“小鬼”让人既可气又可笑。
师范专业出身的我开启了与他们课上课下的“斗智斗勇”。我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绞尽脑汁让自己的政治课堂变得更加有趣更具吸引力。学生们酷爱“刷”短视频,于是同为“抖友”的我,将时政热点融入教学案例,结合抖音制作短视频,在课堂上偶尔播放一下,以调节课堂气氛。我在课堂上开展了“五个一工程”:整理一份政治《经济生活》知识框架图、读一本经典著作、看一部经典电影、关注一件国内外时政热点、做一件为父母或长辈力所能及的小事。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他们更加广阔的视野。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在哔哩哔哩平台上,给他们上了一堂直播小课。我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内容,并围绕“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这个主题,与他们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交流分享。令我惊喜的是,这堂网课还吸引了不少其他学校学生的围观,最多时一千两百多人同时在线观看。我想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们懂得:胸怀家国,是一份情怀;勇于奉献,是一份担当;发奋读书,也是一份坚守。正是在与他们互动的过程中,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宝贵的东西。
守护“折翼天使”的小小梦想
除了高中的教学工作以外,我们还与独山县另一所名为“沁元学校”里的孩子们“打成一片”。这所学校的学生并不多,只有百十来个。他们是一群残障的特殊儿童,独特而美丽。从2013年起,南师大研支团就开启了与这帮孩子们的情缘。“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看到这群孩子脸上单纯而美好的笑容,我就产生了想要帮助他们的欲望。
我尝试联系公益基金会资源以及社会爱心人士为“沁元学校”里的孩子们开展募捐活动。于是,过冬衣物、鞋袜,以及一箱又一箱的学习用品和图书、画册纷沓而来。和他们接触的越多,我就觉得一定要把爱的“接力棒”握好,要把“大音曦生”梦想艺术团发展的越来越好,使这群特殊的孩子们的舞蹈作品、美术作品让更多的人欣赏。我带领“大音曦生”梦想艺术团参加了贵州省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我们将学生们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设计成文创作品在贵阳筑城广场进行了展示,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驻足欣赏,从而让更多的人发现这群“折翼天使”绽放的独特与美丽。
走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
我们在支教的这一年里有幸见证了独山县决胜脱贫攻坚战中最不平凡的阶段。我们在这里体会到了国家基层扶贫工作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被所有人都为之努力的那份坚守所打动。刚到独山的那个夏末,我们在独山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七彩假期”暑期爱心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了解到诸多的精准扶贫惠民政策。我们不得不感叹: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给独山这座县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坚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如期实现!
遇见自己的转变与成长
“黔行”一载,到底收获了什么,或者说留下了什么?我想,是学生们所教会我的人生哲理,以及贵州这片多彩肥沃的土地给予我的前行力量......“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我希望这一年时光能够留下那抹亮丽的青春底色:由奉献、奋斗、收获、欢乐、感动所交织,绘就的一幅五彩斑斓的支教画卷。
(作者:王宁,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现服务于贵州省独山县独山高级中学。)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