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故事 >> 正文

只一年孩子们的笑容便刻在我心中

 

2019-03-20 09:5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我在跑道上奔跑着,比往常快点,不去思考任何事情,只需要静静地跑,默默地流汗……我一直坚信教育可以兴国,它承接信仰,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活水。

  而我和孩子们的故事从我第一次走进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泉中学便开始了……

图为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泉中学。曾锦 供图

  一切恍如昨日,历历在目。清楚地记得,支教第一天,当我以老师的身份走进教室时,心中既兴奋又忐忑。还没等我自我介绍,孩子们就一齐响亮鼓掌,并冲我开心地笑。那一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与温暖。我默默地对自己说:接下来的一年,我要努力成为孩子们的好老师、好朋友。

  在龙泉中学,我负责教六个班的生物课,一周21节课。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我起初有些疲惫、不适应,但每每想到孩子们,想起这次支教的责任,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龙泉中学的孩子们在兴奋地把玩曾锦的望远镜。曾锦 供图

  进入初中,孩子们课业很重,每日被各科习题包围,晚自习要上到10点半。月色清明的夜晚,我总会把望远镜抬出来架好,带着孩子们去看月球的表面,看环形山。他们总会发出很多惊叹:“哇赛 ,看到了,看到了,好清楚!……”“你猜月亮上是有嫦娥呢,还是有吴刚在砍树呢?……”孩子们是那么地开心,哈哈大笑起来。我希望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除了当前的课本学业外,也能心怀诗和更广阔的远方,让他们知道在大山之外,还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广袤无垠、充满可能性的天地。

  龙泉中学是全寄宿制学校,有在校生30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居多。这里曾发生过地震,有些孩子在灾难中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 有一次晚自习,有个公益组织要为龙泉中学的孩子们捐赠物品,我让孩子们在纸上写下自己最需要的心愿礼物。孩子们当时写了很多,有图书、体育用品、生活用品等。有个孩子这样写道:“我最想要的就是母亲,因为我从小就没有见过我的妈妈。”看到这个纸条时,我的心一阵刺痛。

  同校的邓老师,在一场地震中也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山上采花椒,待他发现山下黄烟四起,匆忙赶至家时,房子和女儿已不在。时隔两天后,邓老师便加入了志愿摩托队,参与抗震救灾,他不怕去危险的地方,他说大不了就去陪女儿,那也挺好的……

  如今,龙泉中学重建后已焕然一新,时光依然静静向前流淌着。曾经的那些人和事,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随着每一阵微风起时,传递着说不出解不开的思念,在这片土地上,见证着每一天的朝阳升起。

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曾锦与伙伴们走访班里的孩子。曾锦 供图

  到龙泉中泉两个多月后,进行了第一次家访,我才知道孩子们平时上学是如此艰难。他们平常都是走路上学,平均2个多小时。更甚者,有的学生回一趟家要4-5小时。那天走访,我们就这样跟着孩子们,或爬倾斜85°的小道,或沿灰尘漫飞的泥马路前行,又或环绕行进、翻山越岭……狭窄的山路,步履维艰,稍有不慎就会坠入危险的深渊。而这些幼小的孩子们却在这样的路上已走了无数遍……

  不过即便经历了多次磨难、即便经历过可怕的地震、即便终日面临这样艰难的求学路,龙泉的孩子们依旧乐观天真、依旧善良温暖、依旧纯洁澄澈,总在不经意间给你意想不到的感动。

这是孩子们送给曾锦的水果——鸡果。曾锦 供图

  一如那个午后,一个装着水果并夹着纸条的塑料袋悄悄挂在门上。纸上写着“不知道您有没有吃过一种果实,那就是鸡果,长得很好看。送给您,曾老师。”。后来听当地的老师说,这种野果长在高高的树上,必须爬上树才能摘来。

  一如家访的那个清晨,见我左手拎着一袋东西、右手抱着一个毛毯,便害羞地对我说:“老师,我都累了,您不累吗?要不我帮您提一个吧……”

  一如那个月色清明的夜晚,带着孩子们用望远镜看月球上的环形山,因为我准确清楚地喊出了她的名字,第二天他便带着自家种的梨子,腼腆地笑着对我说:“老师,您尝尝好不好吃。”……

班里走山路上下学的孩子们。曾锦 供图

  这,就是龙泉的孩子,我心中如天使般纯洁美好的孩子,至今让我想起仍忍不住眼眶湿润的孩子。

  离别前一夜,空气中弥漫着淡淡忧伤,我慢慢踱步在回宿舍的小路上,心里空落落的。不经意间抬头,始觉月色清明,遂疾步折回,架起笨重的设备,和老师们、学生们,再赏一次龙泉的月吧。那一晚留不住皎洁的月色,那一晚留不住我们的欢声笑语,那一晚留下的只是属于我们彼此心中美好的一份回忆。

  夜越来越晚,从一群人慢慢变成零星几人,时不时会有几个害羞的学生,送我她们用心准备的小礼物,还没等我看清是哪个班的哪个学生,他们便匆匆跑开。后来QQ聊天,一个小女孩问我有没有收到她准备的礼物,我很好奇她为什么不自己来送,她说:“本来打算自己送的,但怕看到你就没有勇气了……我怕我会忍不住哭。”

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曾锦与班里的孩子合影。曾锦 供图

  离开前,有个学生写了封信给我,说:“为什么您不教我们三年。您是我见到教生物最好的一位老师……”真的,这一年来,我从未觉得自己为这群孩子们做过很多,相反是他们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与温暖。

  一年支教行,一生西部情。甘于平凡,做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构建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不甘于平凡,翻山越岭,走访串户,整合有利资源,帮助学生们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发挥领头羊、主人翁的作用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尽可能地多做事、做好事。我用了一年的时间,邂逅鲁甸,扎根龙泉,从此,龙泉的孩子们便再也没有走出过我的心中。(云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曾锦))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