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云 >> 正文

志愿者祁兴飞:承三五九旅精神奉献大美新疆

 

2017-09-14 08:2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编者按:今年是由团中央与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第十五个年头。十五年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共选拔了130余名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他们分赴新疆、西藏等地开展农业科技、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以及新疆、西藏专项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其中涌现了王现领、徐世君、祁兴飞、谢恒、李自豪等荣获各种荣誉的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为广大青年学子树立了正确的成长观和价值观。近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对这些志愿者典型进行了回访,将他们的事迹汇编成书————《青春梦 西部行》。从即日起,中国青年网西部计划频道将集中对这群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青年事迹进行展播,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像他们一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和力量!

  祁兴飞,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洛阳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学专业2004届毕业生。曾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前身为三五九旅),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志愿者”、新华社兵团支社“十佳优秀通讯员”、“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爱岗敬业)”提名奖等110项荣誉。人民网、《光明日报》、《兵团日报》等媒体多次对祁兴飞的事迹进行报道。现就职于新疆塔里木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任团委书记、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2004年6月,当祁兴飞在毕业典礼上,接受校长为第二批西部计划志愿者颁奖时,他还没有听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个词;两个月后,他把塔里木河源头的兵团连队当家;两年后,他说服家人,留在了远离中原老家的新疆塔里木;如今,他成家立业,在兵团第一师继续践行着他来新疆时的承诺!

  志愿青春的起点

  2004年7月,20岁的祁兴飞作为第二批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从河南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来到塔里木大地,来到了这支有着三五九旅光荣传统的军垦队伍之中,从那时起,他把自己当成了“兵团人”,立志做一名合格的西部计划志愿者。

刚到服务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志愿者祁兴飞。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团委 供图

刚到服务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志愿者祁兴飞。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团委 供图

  初到连队,正值“三秋”大忙时节。他所学的动物科学专业和当地农业并不对口,为了快速适应生产需要,他主动向连队干部和职工学习农业知识,顶烈日、冒酷暑,天天往棉花地里跑。10月下旬,连队开始棉田冬季灌水,祁兴飞主动请求去值夜班。一件军大衣、一顶棉帽、一双胶鞋、一个电筒就是他所有的行头。累了困了他就铺着不到两平方米的塑料布,靠着大树或田埂睡觉。连续半个多月的强力度工作,一天夜里忙完后,祁兴飞体力不支累倒在大树旁。面对重感冒,全身无力、打摆子的祁兴飞简单吃了感冒药,硬是在第二天又进地工作。11月中旬,中央15家媒体记者采风团来到连队,面对这个最年轻、最一线的志愿者,记者问他:“为什么参加西部计划来到新疆?”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奉献。我想把有限的青春力量奉献给祖国和社会,这里可能更需要我!”围坐在土坯房里的记者们静静地听他讲述,都被他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后来,他的事迹被人民网、《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

  2004年底,祁兴飞被调入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总工会。相比连队,工会优越的工作环境,并没有让祁兴飞放松,反而是充分利用这种条件提升自己。他经常利用电脑网络和业务报刊学习工运知识,半年的时间,他走遍一师所有的团场,多次走进农业一线、深入职工家中了解采访,结合自己收集的素材,先后在《农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村版》、《兵团工运》《塔里木报》等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

  由于宣传成绩突出,2005年8月,祁兴飞迎来了他志愿服务期的第二次调动,他被调到农一师电力公司办公室,负责对内对外宣传和团委工作。公司为了支持他的宣传工作,专门为他配备了一套全新的电脑和打印机,还为他配备了新的摄像机和数码照相机。新工作,新挑战,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些器材的他,凭着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很快就掌握了这些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014年7月,祁兴飞在建筑施工一线进行采访。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团委 供图

2014年7月,祁兴飞在建筑施工一线进行采访。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团委 供图

  在工作中,祁兴飞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2006年4月初,由于长期工作的繁忙和不规律的作息,祁兴飞得了急性出血性胃炎,医生建议他马上住院治疗。但是祁兴飞想到自己的工作任务繁重,如果住院治疗势必会影响工作,于是,他只从医院拿了一些药就匆匆赶回办公室继续上班了。第二天,公司的一名通讯员让他去拍防汛的报道,虽然他的胃痛还没有好,但是为了不错过这篇新闻报道,祁兴飞还是忍痛赶到了二十公里以外的电厂水渠拍摄了那则新闻,然后加班整理新闻稿件。当月,祁兴飞不仅完成了内部刊物的日常编辑工作,而且新闻宣传任务超额完成两倍。

  正是靠着这股拼劲,祁兴飞先后在自治区、兵团和地师级媒体发表文章70余篇。此外,他首次创新利用网络推进对外宣传,半年里共在省级以上网络媒体发表作品近300篇。凭着执着的干劲,突出的业绩,他被评为中新社、新华社兵团支社“优秀通讯员”,兵团第一师“优秀通讯员”等荣誉称号。

2015年9月,祁兴飞(右)为93岁的抗战老兵赠送返拍老照片。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团委 供图

2015年9月,祁兴飞(右)为93岁的抗战老兵赠送返拍老照片。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团委 供图

  志愿服务期间,祁兴飞还多次参加并组织阿克苏地委、团委、报社等开展的社会公益活动。他在《阿克苏报》社发起的资助贫困小学生活动里捐出了自己的100元稿费;参与阿克苏地区团委举办的“拒绝网瘾,关爱青春”志愿者行动;为“向贫困学生捐书献爱心”活动捐书50余本;参与《阿克苏日报》社组织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活动,与福利院孤寡老人“一帮一”结对子献爱心;为一位患重病的男孩捐款,同时,祁兴飞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自己手中的相机和笔,呼吁更多的志愿者进行捐助。这些爱心行为让他获得了团中央、自治区、兵团、地师及企业等各类荣誉称号8项,两年的志愿者服务已成为他最美的青春记忆,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中。

  扎根兵团事业在心

  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祁兴飞没有和家人商量。来新疆前,他告诉家人,两年服务期后他便回家。两年后,他决定要扎根兵团,继续践行志愿者精神。2006年春节,第一次探亲回家的祁兴飞告诉家人,他要留在新疆。除夕夜,他用执著和真诚说服了原本无一支持他的亲人。2006年7月,结束服务期的祁兴飞留在了兵团,开始了他扎根西部、扎根兵团的事业人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