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4 10:1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我叫韦艳莎,来自广西桂林。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2011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2015年毕业后参加研究生支教团,服务于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中学,同时也是龙胜西部计划志愿者自我管理委员会的副主任,主管助学工作。
服务基层,了解基层
“到西部去,到基础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去年7月底,伴随着这个旋律,从南宁培训地出发,踏上了前往龙胜的旅途。经过近8个小时的车程,接近黄昏时,我们到了龙胜,这个我们即将服务一年的小城。
走进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她的美深深震撼我们。这座被大山怀抱着的小城有种别样的美,山路十八弯、山外有山、烟雾缭绕,与世隔绝。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西北部,地处崇山河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也因此形成了特有的农耕方式——梯田。全县总人口17万余人,主要由苗瑶侗壮汉5个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超过75%。我们基本上都被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弄翻过。
我所服务的单位龙胜中学,是龙胜县唯一的一所高中。我主要的服务内容是担任上高二年级的《通用技术》的授课老师、担任高一一个三类班的副班主任以及在校办公室部分工作,工作比较零碎,收发通知、备课上课、班主任跟班工作,如看早操、早读、晚读、晚睡、查看课堂纪律。做了老师,才知道老师的不容易。天还没亮摸黑起床脸都没洗去看早操、晚上11点游荡在学生宿舍外看有没有同学在晚睡时间说话、没课的时候悄悄到教师窗口去看学生的课堂情况等等,应该是只有老师才能体会其中的辛苦。而那一句句“老师好”、“老师辛苦了”,看到学生成绩提高,也只有老师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幸福和快乐。
这大半年在学校和学生们的接触,家访过程中的的所见(大多数贫困学生成绩都不是特别理想),在社会最底层的贫困家庭里让我看到了一个这样的循环:为给家庭增加收入,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变成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文化水平较低对、年纪大,对孩子的学习缺少关注,能吃饱不生病就好;孩子由于没人管,基础不好,一路升学,跟不上老师,厌学;初高中毕业外出工作,较早的结婚生子,为增加家庭收入,外出打工,孩子变为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的缺少、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太少,让孩子缺少一个榜样,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容易放弃。特别是贫困家庭,经济的压力已经夺取了大人们绝大部分的精力,家长们很少关心孩子学习怎么样,能不能跟上,只管送他上学、任其自生自灭。由于缺少家庭的引导,通过手机、电视等途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对未来、对生活的了解和看法都比较片面,有些甚至认为出去打工就是自己最好的出路。
对此,我们能够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打破这个循环呢?这是我们志愿者整个他团队在这一年时间里面一直想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对此做出一些行动和努力。
服务社会,奉献青春
除去在服务单位的本职工作,在团县委的领导及往届志愿者的传承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动。
宝“杯”计划开始于2013年冬季。那一年志愿者们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山里的孩子基本没有用于喝水的杯子,有些孩子甚至是为了方便喝水,直接用嘴对着水龙头喝。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宝“杯”计划启动。2015年我们将其升级为宝“杯”计划3.0,对宝“杯”的性能进行了升级。迄今为止,宝“杯”计划已持续进行3年,至今共为龙胜的各乡镇小学和村小筹集到7339个宝杯,为5747名小学生送上了“宝”杯。2013-2015年“宝”杯计划共筹集86132.01元。宝杯计划覆盖了龙脊镇、马堤乡、瓢里镇、泗水乡、伟江乡、乐江乡、三门镇、平等镇、江底乡等8个地区,一共68乡镇小学与村小学。宝“杯”计划获得了在重庆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宝“杯”计划能走到现在并还能继续走下去的原因,并不是说龙胜的孩子现在连个喝水的杯子都没有,而是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小小的杯子,让这群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知道外面任然有很多人在关心他们,也希望他们能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到外面看看。把宝“杯”能作为架起孩子与外面世界的一个桥梁,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通过志愿者们对在校学生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山区孩子、留守儿童现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注。在2015年11月,以“双十一”电商购物节为契机,推出了“你的购物车,我的小心愿”之“以爱为由,今年狂欢不剁手”关爱山区留守儿童活动。
深夜发出的第一篇推文瞬间阅读量破千,转发量让我们的朋友圈立刻被刷屏,第一批十张心愿卡当晚就被抢领一空。我们不断用电脑刷新着公众号,手机嗡嗡的震动,都是爱心人士询问活动情况的信息。当晚回复完所有的信息已经是凌晨,我们却全然没有睡意。11月的龙胜冷空气来袭,我们的心却是暖暖的、沉甸甸的。
11月16日,我们带着第一批礼物来到江底中心小学。这个小男生伸手接礼物时高兴得手都在颤抖;拆开礼物后,有小朋友感叹道:“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看的手表!”看着他们兴奋地叫着,开心地笑着,激动的闹着。看着他们亮晶晶的眼睛里藏不住的欢喜。那一刻,那些为他们加过的班,熬过的夜,手忙脚乱拿过的快递,都不重要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再一次体会到了留守儿童的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