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守望西部蓝天在责任担当中成长

 

2016-10-11 09:0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我正式支教的起点是青海省循化县伊麻目小学,“伊麻目”是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名字,在撒拉语中它意为“领头羊”。现在回想起这个词感觉有许多丰富的含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年支教老师们都在努力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充当志愿者的领头羊,让更多的人了解西部支教、了解志愿服务;充当学生的领头羊,让他们在自己的陪伴下能改善对学习的态度,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反过来,许多人和事也充当了我们的领头羊:大美不言的西部风光,活泼善良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同事、校长,还有充满朝气,给人力量的支教圈。

  有一种生活你只有去亲身经历才能知道其中滋味,有一些事情你只有去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其中的纯粹。无论是支教或者其他形式的志愿者应该都对这句话有同感。初上讲台就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许多同学和老师都发来了节日祝贺,让我特别开心,支教队友之间的互相称谓也在不经意间都变成了:某某老师。我们也逐步适应着当地的环境,学生一脸好奇的表情和口中好听的撒拉语,村庄的广播里每天响好几遍的古兰经,抬头便见的蔚蓝深邃浩瀚无边的蓝天,四周刀削般笔直、寸土不生的山峰,清澈湍急的黄河,村民院落里堆得高高的红辣椒总是让我非常兴奋,第一次真切体会到西部民族风情,感受到西部的幅员辽阔,所有的支教老师刚开始也许都要经历这样的一段陶醉、热烈的阶段。

  支教的最初考验不是来自课堂而是生活,我们首先面临的是吃饭问题。学校的食堂只有中午一顿饭,志愿者的补贴在当地由于交通不便导致的高物价下显得比较单薄,所以解决早、晚饭成了支教老师每天的功课之一。逛菜场对于我来说是一件比较煎熬的事情,次数多了人也就习惯了,我会观察菜摊主人的言行举止记录某些菜价的变化,不得不赞叹撒拉族人的勤劳和善于经营。十月一号那天,两位支教老师提着菜回到寂静的校园时,望着教学楼前的五星红旗,轻轻哼起了《歌唱祖国》,就这样度过了我们特殊的国庆节,在材米油盐酱醋茶里照样能仰望星空。

  开始的兴奋和激情很快褪去,工作成了我们的中心话题,我们开始认识到自己学生基础的薄弱和整体比较厌学的情况。撒拉族民风剽悍擅长经商,教育方面很落后,超过一半的人是文盲,整个县城的教育看起来更像是教师群体们在唱独角戏。

  在入选支教团后我就大量阅读了教育学方面的书籍,在支教时一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书也让我深受启发,这些东西更多的是给我了一些思想上的高度,在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差距。第一学期我在伊麻目教五年级数学和四年级英语、体育,在数学课堂上,由于不了解当地学生特点,缺少课堂管理经验加上学生们的基础非常的参差不齐,我的教学陷入困境,结果是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果出来成绩不进反退,如果说成绩没起色让我揪心的话,最难过的还是学生的流失,由于学生一般家里兄弟姐妹多加上本民族早婚的习俗,许多小孩都不能顺利念完小学就离开校园去打工甚至结婚。有一位五年级的学生才14岁,父亲就让其退学学习阿文,原因是过两年就要结婚而她还不会念古兰经,这种情况虽不普遍,但它是当地对女孩教育不够重视情况的一个缩影。

  2014年1月份放寒假后整个假期我都在反思自省,认识到支教老师的局限性和我方式方法上脱离当地教育现状的错误。之前的教育观念只来自个人学习经历与书面知识,比较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某些观念已经内化成自己根深蒂固的认识,与其说我是在教他们不如说我在拿他们当自己教育理想的试验品。比较讽刺的是学生对于这些事从来不放在心上,他们仍然对我这个不“称职”的老师还念念不忘,希望我能下课时多给他们讲讲猿猴演化、伊索寓言以及黄河长江的源头等等。这些课余活动维系了我和他们的关系,同时也了解到他们真正的知识程度,并开始逐渐降低对他们的过高的期望。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