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支教团服务西部续写爱心与坚守

 

2015-07-28 14:28: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李彦龙

  近期,河北师范大学学生张红艳等12名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分别从新疆库尔勒、甘肃天祝、河北承德返回了阔别一年的母校。12名各个专业研究生组成的河北师范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的时间去西部做了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风沙干旱 艰难完成支教任务

  据悉,2014年7月,32小时的火车、12小时的汽车将周治中等6人从石家庄送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经过几天的集中培训,他们每两人一组被分配到21团、29团和24团的学校里,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从最初的流鼻血到嘴唇干裂,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波动,我开始怀念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以及我家乡的一切。”志愿者张红艳这样描述初到新疆的生活。用很短时间克服了风沙、干旱、急剧的昼夜温差带来的强烈不适感之后,志愿者们顶住了每周20多节课的繁重教学任务,并帮助当地学校组建了足球社团和美术社团。外语学院的佟彤在支教感悟中这样写道:西部的大地在我眼中无比美丽,因为那里承载了我青春的梦想,留下过我奋斗的足迹!

  雪域高原 姐妹花情洒甘肃

  与援疆志愿者不同,服务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张聪聪和郝静,遇到的最大挑战是语言问题。初到服务地,这个藏族人口占到总人口数37%的小县城让他们连基本的沟通交流都难以进行;而一年之后,他们甚至能说上几句简单的藏语了。攻克了语言关,志愿者们投入了紧张的教学任务,张聪聪说:“每天5:40起床,6:40上早读,每周两个晚自习到晚上10:00;在这平均海拔2700米的高原上,寒冷而漫长的冬季长达七个月,一年的支教生活,可以说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挑战。”最终,两名女生战胜了这些挑战,她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当地学校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她们还利用课余时间义务承担了“雪域高原、七彩小屋”——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的辅导任务。一年的努力与付出,让他们与当地的“大朋友”、“小朋友”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两位志愿者都说,天祝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满满幸福 爱心风雨无阻

  同样,服务于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的陈鑫等四人面对生活上的困难,仍然扛起肩上的责任,湿冷的冬天寒气刺骨,吱吱作响的木板床,没有水、电、卫生间的简易宿舍。……“前半年,感冒六次,一次发烧,嗓子半月不能说话,一次中风,脖子和后背疼了大半个月,”尽管如此,志愿者赵智慧在看到为她拿药的学生时,依然感到了“满满的幸福”。

  四位同学在课余时间组织了“青春携手,爱心圆梦——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助学捐赠”活动,此次活动共向丰宁实验中学捐赠520余件新衣服和10台电脑,受助学生达到200余人次。志愿者于俊英说:“路途遥远,生活不便,环境差异,但我依然风雨无阻,坚持着自己对于教育工作的那份执着,即使是在几十年一遇的荨麻疹疫情面前,即使是在自己严重的鼻炎和胃病面前,这份执着不曾改变。”

  另外据了解,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是一个由85名志愿者前后历经13年在4个西部偏远地区树立起来的品牌。从2002年开始,每年九月,依照团中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校团委都会招募选拔一批具有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学生,组成河北师范大学新一届的研究生支教团,采用“志愿加接力"的方式,奔赴到西部从事一年的扶贫支教工作。学校团委获得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组织实施单位”荣誉称号,学校研究生支教团也荣获“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集体”。

  尽管西部之路走得艰辛,但一届又一届的志愿者们将自己对于爱的讴歌、对于美的寻求、对于生命的礼赞,写在西部的广袤大地上。2015年8月,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12名志愿者又将接过前辈手中的旗帜,“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续写河北师大人的爱心与坚守。(通讯员 王平)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