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 09:19:00 来源: 新华网
独龙江的孩子们。(新华网 赵普凡 摄)
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地处祖国西南极边之地,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地。这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长期以来,一直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自2015年起,一群群来自云南大学的青年学子,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扎入独龙江峡谷接力支教,将青春和热血洒向教育扶贫的战场。
云南大学独龙江支教团。(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在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云南大学赴独龙江支教的第5届研究生支教团四位成员,分别担任不同科目的教学。
“我出生于农村,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后,我想反哺大山。”小学部英语老师唐培耕支教的初衷来源于从小的经历,而小学部体育老师王文俊和初中部历史老师谢梓菲,则深受前几届师哥师姐的影响,接过了支教接力棒。
“我深深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李思媛是初中部地理老师,也是支教团团长,从小在怒江峡谷长大的她,支教的初衷多了一份家乡情结,“我想把学到的东西带回家乡,为独龙江和独龙族群众的教育事业奉献微薄之力。”
支教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新华网 潘越 摄)
支教团在独龙江的第一次家访让大家印象深刻,而这次家访缘于一张小纸条。
2019年中秋节前夕,王文俊收到一个小男孩的纸条:“老师,你们能来我家过中秋节吗?妈妈去世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妹妹还有爸爸。”第二天,小男孩又写来一张纸条:“老师,你们不来我家过中秋,我很难过!”并在纸条上,认认真真画上了村子的地图,并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我家在这里。”
“当一个8岁的小男孩捧出一颗赤诚的心,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冒着小雨,经过近40分钟的步行,支教团抵达了普卡旺村这个叫“小江龙”的男孩家进行了家访。结束家访离开时,小江龙的父亲跑了半里路,从亲戚家拿来一袋冰冻许久,过节都没舍得吃的江鱼,硬要让老师们收下。在老师们的几番推拒之下,才不情愿地收回。
支教老师在辅导学生。(新华网 潘越 摄)
“他们只有三分的东西,但当一个老师到家里,他们会拿五分的东西给你!”李思媛说,独龙江的孩子和老乡淳朴的情感让大家深受感动,更希望在短短一年里,尽可能地帮助独龙江的孩子们。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直至2014年高黎贡山隧道贯通,独龙江才彻底告别了一年有半年大雪封山的历史。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到的最远的地方就是贡山县城。
支教老师在上英语课。(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接触面相对较窄,接受能力也弱一些,但他们好奇于新鲜事物,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唐培耕总是想方设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孩子们爱上英语。为了拓展孩子们的视野,王文俊还常常放一些电影片段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而谢梓菲则采取鼓励式教学,让孩子们设定目标,增强信心。李思媛在第一堂课上承诺,每一个孩子过生日都会给他做一个小蛋糕。
教师节前夕,支教老师们收到了孩子们自制的小卡片,写满了对老师的祝福和喜欢。“这可能是我们唯一一次以老师的身份过教师节,我们的青春也因为一句‘老师好’而变得更加有意义!”李思媛说。
支教老师在上体育课。(新华网 潘越 摄)
在党和国家关怀扶持、社会各界持续帮扶下,独龙江的教育事业从无到有,目前,全乡6个村委会教学点实现全覆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2018年,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我觉得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经历。”唐培耕说,作为推动一个民族进步的参与者,很荣幸自己能够参与其中。
谢梓菲说,独龙江的教育扶贫事业,需要一代一代人接力下去才能看到成果,我能是其中一分子,觉得很幸运也很骄傲。
独龙江九年一贯制中心学校内,孩子们在做课间操。(新华网 赵普凡 摄)
2019年国庆节的前一晚上,在全国研究生支教团微信群里,大家发起了点亮祖国版图的线上活动,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当看到祖国边疆地区都被点亮的那一刻,真是热泪盈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勇担责任做好每一件小事,将小我融入大我,就是把我们的青春奉献给祖国最好的诠释!”李思媛说。(罗春明 赵普凡 潘越)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