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研支团扎根西部探索扶贫“3+X”新模式

 

2018-11-21 09:1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一所双一流高校、一个国家深度贫困县、七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三个月的时间,这些因素的结合会有怎样的成果?日前,长安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商南分队成员用扶贫扶志扶智“3+X”新模式交出了答卷。

  “3+X”模式中的“3”是指长安大学研究生成员在支教前三个月为孩子们“实现一个微心愿、进行一次家访、完成一次心理辅导”,“X”指结合学生的“X”个性因子、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其制定更合理的学习方法和人生规划,对学生未来成长成才有更进一步的帮助。

长安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合影。长安大学研支团 供图

长安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合影。长安大学研支团 供图

  微小心愿助推贫困学子成长

  “这种微不足道能给学生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陪伴他们一生。”在商南县鹿城中学支教的队员孙弘烨如是说。

图为长安大学副校长朱杰君在认领留守儿童“微心愿”。长安大学研支团 供图

图为长安大学副校长朱杰君在认领留守儿童“微心愿”。长安大学研支团 供图

  长安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到达商南的第一份礼物便是通过“乡村书海”工程为鹿城中学捐赠3000本书籍。在今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研支团成员又联合长安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面向全校师生发出为服务地529个贫困留守儿童实现心愿的倡议。微心愿包括图书168册、文具198个、羽毛球拍24副、画具16套、保温杯35个、衣帽手套29件、书包38个、玩偶9个、篮球22个、足球39个、手表43只、乒乓球拍40副,以及折叠桌、台灯、运动手环等各类用品。活动历时近一个月,从收集微心愿,整理微心愿,到物资的分配整理,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都悉心以对,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微心愿的接力,让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让一张张笑脸绽放。

  心愿虽小,却连接着未来和梦想,这一个个微小心愿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爱心人士的付出和关爱,这份无声的关爱为学生引燃希望的火把,照亮前行的道路。

  心理辅导助学思想政治教育

  针对山区学校素质教育基础薄弱,第二课堂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研究生支教团在学校支持下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打造第二课堂教育阵地。结合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多、学生活动资源匮乏等情况,研支团成员主动对接服务地相关部门,在鹿城中学、城关第七小学、富水初中建立了“阳光小屋”,专门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7个人轮流值班以接待来访学生,特别是在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助力脱除留守儿童教育资源的贫,积极丰富留守儿童精神世界的智,努力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长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沈世悦开展心理辅导。长安大学研支团 供图

长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沈世悦开展心理辅导。长安大学研支团 供图

  深夜11时,富水初中的支教老师宿舍还亮着灯。研支团成员张伟开始设计明天的早操,王磊正在批改当天的试卷,靳晨笛还在微信上与学生谈心。“只要他们想学,我们就努力教。”长安大学研支团成员们将竭尽所能,为学生带来了教学方式和观念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研支团成员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比如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登上讲台讲解题目;在课堂上推行小组加分制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等。

  爱心家访助力精细化提升

  长安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叶润泽在日记中写到:“商南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学生的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学生们想走出大山,唯有靠刻苦学习。而对于队员们来说,一年的支教生活也是人生的宝贵经历和财富。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今年双十一我们没有‘剁手’,我们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挨家挨户对学生进行家访,尽自己所能来帮助这些小孩子。”

  研支团成员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害羞内敛、不善交友、生活学习习惯差,更甚者性格孤僻。于是,他们主动联系学生家长,积极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通过家访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开展心理辅导、谈心谈话、学业辅导,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长安大学研支团成员周默白进行家访。长安大学研支团 供图

长安大学研支团成员周默白进行家访。长安大学研支团 供图

  如水静谧中,青春在奔流。5年来,长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39个人青春接力,在商南大地上演了一场漫长的“支教马拉松”。这是一场理想的追寻,也是一次责任的坚守。他们挥洒青春汗水,一遍遍擦亮了那个共同的名字——长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未来的时间里,研支团成员将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优势,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商南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应有的贡献,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们用奋斗的双手去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长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叶润泽)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