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2 09:4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2日电(记者 李彦龙)鼠末牛初,新冠疫情余烬复燃,多地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正值寒假期间,哈尔滨理工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小火焰”成员走上社区、村镇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成为战疫工作妇人“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演绎着疫情危机时刻最美“逆行记”,展现当代青年人的责任担当和时代风采。
尽己所能,为人民服务
近期,黑龙江省望奎县不断出现新增确诊病例,经排查由望奎返回伊春市大箐山县的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曾途径铁力探亲两日,1月16日,研支团成员吴静谊的家乡铁力市开始了全民核酸检测。当得知市团委正在征招核酸检测志愿者,吴静谊便和爸爸一起报名。作为返乡大学生的吴静谊被分配到社区一个核酸检测点做登记录入工作。通过培训她很快掌握了软件操作、熟悉了流程,还没来得及休息便开展了工作。
“请问电话号码是多少,请出示身份证。”诺大的体育馆内,排队待检的市民,一个接一个进行信息登记。吴静谊忙到没有时间观念,已经感觉不到累、渴、饿,只是一遍遍高声重复着。看着系统里不断增加的登记录入人数,从几个到几千,吴静谊感到心里很充实,也很光荣。她说,这一时刻才真正感受到了医护人员长时间坚守岗位高强度工作的不容易。
在检测工作临近尾声时,志愿者们终于有了换班去吃饭休息的机会。羽毛球场上没有多余的板凳,他们就蹲着,或坐在地上,或站在窗台前随便吃一口。包括市民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没有人马虎没有人抱怨,他们听从指挥,有序采样,都在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着。
吴静谊说,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动。这么短的时间,大家齐心协力,暖心相守完成这次检测任务,每个人在这场疫情防控的战役中都是平凡又伟大的。在这场紧张严肃的全民核酸检测中,她感受到了团结的感动和信念的坚定。
关键时刻冲在前,逆向而行
研支团成员武煜航的家乡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随着国内疫情出现反弹趋势,齐齐哈尔市疫情形势也较为严峻。刚刚结束一学期支教生活返乡的武煜航,在看到黑龙江省共青团发布的抗击疫情志愿者招募令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了铁锋区红光社区的一名联防联控志愿者。“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与支教教师,在自己的家乡遇到困难时,我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分忧。”武煜航说。
武煜航主要负责社区门口的扫码测温、车辆登记、进出社区的出入证和工作证办理、防疫宣传等工作。每天进出社区的大都是老人和外出务工人员。有时老人没有手机或不会扫码,志愿者们便耐心地为他们讲解与操作;对于没有手机的老人,志愿者们及时做好出入社区的登记与报备。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大爷,每一次返回社区扫码登记都特别积极,一直在说不能给国家增添负担,好好配合工作就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武煜航说:“每个人都在尽己所能地配合和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是让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病毒!”
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
去年疫情时就在黑龙江省虎林市社区当志愿者的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修大元,当问到再次踏上抗击疫情志愿者之路是否会犹豫时,他说:“没有任何犹豫,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在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去奉献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修大元主要负责的工作是“手递手”对接中高风险返乡群众,还有全民核酸检测时在检测点录入信息。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全民核酸检测第二天,我和一位医护人员带着工具入户,为行动不便的群众进行核酸检测。做完一天不知道爬了多少层楼,衣服都湿透了,和防护服冻在一起又化开。但听到居民们在采样完成后的那一声“辛苦了”,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修大元说,“能为家乡抗击疫情出一份力,我感觉很开心。核酸检测工作中,我看到很多大学生志愿者奋战在防控一线,说明我们这一代青年经受住了考验,是值得人民信赖的!”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去年的疫情令人猝不及防,每天宅在家里除了上网课之外,最关注的就是疫情的变化。看到那么多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们拼尽了全力保护这座城市,自己非常受触动,总觉得应该做些什么,有机会一定要去做一名志愿者。”这是研支团成员李嘉晴的真实想法。随着疫情形势日渐复杂,李嘉晴毫不犹豫报名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
李嘉晴的主要工作是在商场门口引导群众进行扫码、测温和录入信息。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您好,请出示一下身份证。”“您好,请说一下您的手机号码。”商场人流量较大,许多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扫码,所以需要手动录入他们的信息。虽然工作比较琐碎,但听到一句谢谢、辛苦了,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十分值得。
李嘉晴说:“作为返乡大学生,能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迎来春暖花开的明天!”
抗击疫情没有旁观者,你我都是践行人。哈理工研支团“小火焰”成员面对讲台,用实际行动践行支教扶贫事业;走下讲台,成为守护在群众身边一抹鲜艳的“志愿红”。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