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故事:亲情驿站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2017-05-15 15:0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母亲节,谢恩节,谢尔慈,谢尔恩,谢尔与我之今生。 ——仲原

  在亲情驿站开展“为母亲折枝花”活动之前2小时,我的队长突然想到这个活动会不会对于没有妈妈(妈妈已经去世)的孩子来讲有些不妥。她担心孩子可能会更加伤心,因为小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队长的提醒让我突然觉得考虑不周。虽然在这22个孩子中,只有一个五年级的男孩母亲去世,但这足以使我陷入沉思。其实这个活动,我最初的想法是让孩子们知道这个节日,母亲节是属于母亲的节日,我们要在这一天送给妈妈礼物,为妈妈献上一枝花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思念。然而对于没有妈妈的孩子,这是否会像一把利剑去戳痛他幼小的心灵呢?

  思量再三,我还是决定开展。理由一:这个孩子3岁时母亲去世,他可能都不太记得母亲的样子,这比“记事”后失去母亲会好些。理由二:我希望他能正视、勇敢地面对这个事实。当听到“妈妈”、“母亲”或“母亲节”这些词汇时不要选择逃避,变得越来越敏感。当然我这样想可能不现实,但我只是希望。理由三:孩子不恨母亲。亲情驿站的孩子很多父母一方少有接触甚至没有接触,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不会想要搞清楚父母为什么离婚,到底谁对谁错。他只想爸爸妈妈都能陪在他身边,他能有一个完整的家。而对母亲去世,则更不会有恨意。我认为这些孩子对于其中一方父母的情感需要寄托,需要时常被打开,不要让它永远尘封在心底。

  和学校李明俊副校长交流了一番后,李校长也建议我提前和小涛(化名)沟通后再进行活动。

  于是活动前,我把小涛(化名)单独叫了出去进行了交流。“今天开展的活动是母亲节为母亲折枝花。你想要为母亲折一枝吗?”他不假思索地点头说:“想。”我说:“你会不会觉得心里有点难受?真的想吗?”他再次点头。听到他的回答,我心里的石头便放下了一大半。于是就和他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交谈:“老师有点担心你会不太愿意参加,因为老师知道你很小的时候就没了妈妈,那你还记得她的样子吗?”他说:“有点记得。”我接着说:“老师是这样想的,我们为母亲折花,是不是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和思念呀?虽然妈妈不在你身边,但你爱不爱妈妈呢?你想不想借此表达一下对妈妈的情感呢?”他点头“嗯。”她永远在你的心里,是不是?而且你要相信,妈妈其实一直都在天上看着你呢,你为她折的花,她是看得到的。答应老师,等母亲节这天,把今天折的花和妈妈的相片放在一起,和她说说话好吗?”我的眼泪已掉出来,可他没有流泪。我也一直知道,他是个非常坚强的孩子!我背过他缓了一下,摸着他的头说:“现在是不是很想和老师一起学折花?”他说:“嗯!”“那我们就好好一起学。”

  我不是心理咨询师,但我的队长是,虽然当时我和她争论了一番各自的看法,但我很感谢她给我的提醒,让我有了主动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和他们进行信任的交流。因为我们都在全心地为着孩子们,我们努力想把亲情驿站,向日葵心理健康成长室,红领巾之声广播站,这些属于我们亲手创办出来的东西做得更好。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的感想非常好,他们在亲情驿站度过了开心、幸福、收获满满的又一晚。他们的笑容感染着我,赤子之心,何谓赤子?孩子们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诠释。(宁夏医科大学研支团 李玉)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