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3 10:46: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去年(2016年)火热的七月,在《到西部去》铿锵有力的旋律中,我们广西大学研支团的5名小伙伴满怀激动和振奋奔赴富川瑶族自治县;今年雨季的七月,在学生们饱含深情的歌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中,我们带着眷恋与不舍告别富川。“爱在瑶乡,青春嘹亮”是我们甫至富川便写在旗帜上的口号,经过一年的实践沉淀已经成为了我们不变的情感宣言。我们把爱留在这里,富川回赠我们一个嘹亮青春。
广西大学研支团成员与山区小学生一起快乐做游戏。王剑南 供图
我们的瑶乡故事是在“七彩假期·快乐童年”活动中开始的。莲山镇下坝村、朝东镇岔山村、富川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和300多位小朋友一起度过,向他们宣讲地震、山洪、溺水等与少年儿童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和自救常识,一起制作科普模型,一起做益智游戏。即使是在台风过后的雨天,也准时出现在他们面前。每天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容听着那一句句“老师好”,我们初尝了支教的幸福和温馨。
在富川一中和二中,我们负责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要科目的教学工作,虽然压力大、任务重,但仍主动增加工作量,每周都到地处偏僻的麦岭镇三民小学和福利镇浮田小学义务支教。这两所村小不通班车,我们要先乘三轮车而后换乘公共汽车到公路旁的临时停靠点下车,再步行前往。当我们还走在前往学校泥泞小路上的时候,从教学楼远远望见我们的孩子们马上就欢呼起来,争着抢着跑下楼来开门。一见面,便将我们围成一团,“老师,抱我”、“抱我”,这时候,我们将孩子们逐一抱起再放下,然后被他们牵着手、拽着衣角“拉”进学校。山区的孩子们天真纯朴,但人文素质教育却较为缺乏。于是,我们相继开辟了爱国主义讲堂、艺术鉴赏课堂、中华传统文化课堂和科普课堂,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前几天我们最后一次去三民小学授课,当说出告别之后,曾经很羞涩的孩子们在班长的带领下为我们唱起了《茉莉花》,在“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的婉转旋律中,我透过自己被感动得泪水充盈的双眼看到了我们实施这些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冬天要来临的时候,我们跑遍了富川商业街所有的服装店,陪孩子们挑选棉衣,让他们穿出多姿多彩的童年。在“三月三”为了送给瑶族学生每人一台适合他们舞蹈的瑶族长鼓,我们有了第一次垃圾堆“寻宝”的经历。在10几个废品堆里猎获到100多个废弃饮料瓶,经过清洗、拼接、装饰把它们二次利用起来。看到孩子们拿到漂亮的长鼓精彩地舞动,我们心里都是甜甜的。看到三民小学的孩子们口渴时只能拧开水龙头去喝自来水,我们用晨光奖学金买来了饮水机, 78名小学生再也不用冬天喝着凉水、夏天喝着生水了。
广西大学研支团“蜜橘义卖活动”由公益行动迈向公益创业。王剑南 供图
蜜橘义卖活动是广西大学研支团传承3年的精品活动,今年我们利用“互联网+农业”由公益行动迈向了公益创业。在“1+100”工作中,我们从打造一个多功能、规模化的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入手直接联系服务青年,入选全国“最美青春故事”。设计实施“青少年禁毒教育‘五个一’工程”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禁毒委点赞,并申请获得团中央权益部立项支持。我们组织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文学社、英语社、动漫社和记者团,按照“一心双环”的定位要求,让青年学生有组织、有集体、有归属。创办《团刊》,组织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百年追梦全面小康”等系列主题教育和慰问孤寡老人、义务禁毒宣传等多项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向上向善。一年间,广西大学研支团在富川服务的事迹被人民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40余次,支教队员荣获全国性荣誉1项、广西区级荣誉2项、贺州市级荣誉6项。
广西大学研支团在义务支教点与麦岭镇三民小学修生合影。王剑南 供图
我们的故事在“七彩假期·快乐童年”活动中开始,又是一个暑期的到来,我们手中的接力棒也要传给第十九届。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我们把浮华的风景略过身旁;一年的时间其实很长,我们要用一生去久久凝望。一年支教路,我们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经历了从“浅尝辄止”到“知行合一”的成长历练,实践着公益行动迈向公益创业的创新发展过程;我们和孩子们接通了爱的电流,我们让青春在西部基层精彩绽放,我们把志愿的涓涓细流汇聚,守望这方土地,点燃些许梦想。“爱在瑶乡,青春嘹亮”,我们种下了希望,收获了成长,带走的是伴随一生的感动与念念不忘!(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王剑南)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