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支教团回味酸甜苦辣难忘山里孩子

 

2014-08-20 16:17:00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李彦龙

  一支粉笔,书写着象牙塔的智慧; 一次家访,心系着未来的希望;一本画册,记载着一年支教路的每一步足迹。一年的时间不长不短,四季轮回,刚好一个春秋。短期支教,大学生都很乐意前往,但是长达一年的支教,你是否还能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从大学优美安逸的校园环境到一个陌生落后的贫困地区,你是否还能坚持曾经许诺过的铮铮誓言?

  走出课堂一个月后又回到了课堂上,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由听课的学生变成了讲课的老师,他们就是来自广西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

  2012年9月,广西大学根据《关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文件精神,新增成为研究生支教团实施高校,并成立了广西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2013年5月,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正式奔赴服务地—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在那里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回首支教的这一年,他们用行动践行了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共同的格言:用一年时间去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六人成团队 支教路上无畏坎坷

图为支教团合影。校方供图

  经过知识测试、教学试讲、综合面试三个环节的考核,结合个人的专业成绩及工作经历,6名2009级本科生组成了广西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他们分别是来自林学院的郑华庭,土木学院的梁冬瑶,外国语学院的林璐,新闻传播学院的石娟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闫丙勤和蒋长标,郑华庭担任支教团团长。这6人在支教前互不相识,但同样的信念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6人被分配到富川两所不同的初中教学,这里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关爱陪伴甚至无人照管。校舍不大,教学条件也很一般。支教团的6位成员之前并无长期的支教经验,在去支教之前,他们坦言除了期待以外,也会有些许忐忑,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挑战。梁冬瑶回忆说,“开学的9月,也是最艰难的一个月,对教学内容的陌生、对教学环节的生疏,让我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初中生有些叛逆,一些不守纪律的学生给支教团的志愿者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自担任班主任以来,我每天都必须面对许多不可预知的事件。班级考勤记录上的课堂吵闹一栏,几乎每天都有班上学生的名字。”蒋长标说。玩手机、逃课、打架、偷东西等各种情况都有。作为“过来人”,面对这些不听话的学生,支教团的志愿者没有忙着责罚他们,而是理性与热情并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去解决问题和开导学生。林璐说,她带的班级就出现过学生在宿舍打牌的情况,“在处理这件事上,我没有大声责骂,而是选择以朋友的姿态与他们交流。”最后打牌的学生也主动承认了错误。当然,一年下来,支教团的成员工作上难免会有一些小摩擦,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小争论,“但过后我们的感情还是很好的,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好”,石娟丽说。

  除了教学上的合作,生活上他们也是互帮互助。初来乍到,首先是环境上的陌生,这里和大学里的生活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每个支教成员都来自不同的地方,要克服饮食上的不习惯。在富川瑶族自治区县,群众基本上都是说本地话,支教的成员们在交流方面也有很大的不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