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支教团回味酸甜苦辣难忘山里孩子

 

2014-08-20 16:17:00   来源: 广西新闻网   

  由于这是广西大学的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没有任何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一年的支教,可以说是快乐与困难并存。“困难是难免的,但是整个团队没有丝毫的抱怨与懈怠,大家齐心协力,为心中的信念而坚定着和努力着。”偶尔,他们也会利用周末时光一起出行,到富川周边的村庄走走看看,感受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远离县城的喧闹,暂别调皮的学生,尽情投身大自然,队友间的感情得到了很大的大提升。“因为支教,我们相识;因为支教,我们相知;因为支教,我们一起欢笑;因为支教,我们共同成长。”梁冬瑶在她的博客中写到。

  坦然面对质疑 只为了山里孩子的渴望

图为支教团员与孩子们在一起。石娟丽摄

  据了解,研究生支教团面向学校具备本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部分在读研究生,由此便产生了不少质疑他们支教动机的声音,“是不是为了保研的优惠政策才选择加入支教团?”,“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一个贫困地区,还且还要花费一年的时间,若不是为了保研,又是为了什么?”

  但这些质疑丝毫不影响他们传递知识的决心和热情。“就算目标纯粹,但是过程不认真,那效果也是不好的,更多的关注力应该放在行动上。”支教团的志愿者回应道。当地的学生学习条件不怎么好,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绝对不比其他地方的孩子少。支教团每个成员都想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当地的孩子带去最有价值的东西。

  支教团的成员每天都要备课,还要挤出时间来安排好班级大小事务,学生的吃饭、睡觉、生病、穿衣、扫地,都是他们要关注的事。堪称全能型班主任的林璐还给自己定下了原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而她所带的班级班风也日渐变好,“ 他们当中很多都是来自山里的孩子,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而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必须教会他们为人处世,拥有良好的纪律观念,这样他们才能在社会上正真立足。”

  然而,教师节的一份惊喜、运动会上的师生同乐、课堂教学的日渐纯熟、学生对支教团成员的日益亲密与喜爱,使得师生彼此之间感情越来越浓厚,梁冬瑶觉得跟学生彼此之间更像朋友而非讲台上下的师生。她说:“语文授课之余,学校给了我许多机会去辅导学生参加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校园心理剧比赛等赛事。这样的经历不仅使我有机会向其他优秀指导老师学习,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学科技能。通过学生和我的共同努力,在市级县级各项比赛中,我们都取得了好成绩。”除了上课,支教团的成员也会组织一些活动,林璐说她带的班级在端午节那天就开展了一次班级烧烤活动,她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她对班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增进了班干与班干、班干与老师间的感情,并亲切地称呼她的班干为“贴心小棉袄”。

  而蒋长标所带的班级有写周记的要求,在一年支教行将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在周记中毫不吝惜地向他表达着他们的不舍。本子上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你能不能不走?你走了以后还会回来看我们吗?”

  教学之外

  周末放假,爱心不放假。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学习不上心,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得知情况,支教团成员主动利用周末时间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深入了解情况,尽力给他们带去帮助。

  柳家乡的长源冲教学点,只有1间校舍,1名教师,14名学生,教室里布置很简单,只有一些破旧的座椅,和一些自制的教学用具。教室没有窗帘,当太阳升起时,只能让阳光肆意的照射;教室没有风扇,当炎夏来临时,只能顶着酷暑上课。广阔的天然草坪就是孩子们的“运动场”,课间他们就和唯一的老师在草坪上嬉笑玩耍。他们没有像样的体育器材,有的只是几根用了很久的跳绳和两个破旧的羽毛球拍。当他们口渴时,就直接饮用从河边引来的河水。支教团就联合贺州市泰兴连锁超市,为富川教学点募捐一批物资,用于改善教学点的硬件设施,同时也为孩子们购置一些学习用品。“如果社会各界能一对一帮助这些教学点,不仅给予他们物资上的帮助,也给予他们一些师资力量上的支持,更多‘软件’上的支持。”郑华庭感慨道。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