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9 10:4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9日电(记者 刘喆 通讯员 李智轩 韩建汶)日前,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何以为家”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调研、入户访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在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镇开展留守儿童之家专题调研。他们以留守孩子们的“七彩假期”活动为依托,通过开展调研用脚步丈量爱的距离。
眼见为实·实地调研
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团队选取三类基层调研点开展实地调研,即一个非重点贫困村——百家垭村、一个重点贫困村——下马洞村和一个基层社区——五里堆社区。具体分为基层单位调研和典型留守儿童家庭调研两部分。其中,对留守儿童家庭的调研以调查问卷+半结构访谈的形式进行,分别就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外出/回乡情况、教育/健康状况、活动空间以及儿童之家需求等五方面展开调查。
基层单位负责人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表现出较高的接受度,同时也指出留守儿童数量是影响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关键因素。大部分留守儿童家庭对留守儿童之家给出了积极反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往往乐于见到孩子可以参与更丰富的活动,儿童本人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有的放矢·问卷分析
团队针对问卷内容对留守儿童样本做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寻找出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和日常生活中的缺失部分,从而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运营中给出有的放矢的建议。分析得出,孩子们对于留守儿童之家的需求具有一定共性,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需要融入对个体的差异化关怀。归纳如下:
(1)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多样化的受教育形式。留守儿童之家提供的社会教育功能可以弥补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这同时也要求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工作素质。
(2)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学习方面,心理健康、思想状况、安全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是留守儿童普遍缺失的。
(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应注意对儿童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同时需多加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4)同龄伙伴是解决留守儿童社会和心理问题的良药。不应将留守儿童特殊化处理,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儿童之家”可能更为贴切,淡化“留守”元素,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与同龄人密切交往的机会。
(5)除了固定地点的儿童活动外,组织适当的远行不仅可以丰富活动类型,更有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当然,留守儿童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远远不止于此,团队也将继续探索并不断完善调研,使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可以真正有的放矢。
运筹帷幄·实施策略
在实地调研分析和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团队对三个调研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管理与实施两项机制建议。
一主多辅的项目管理机制。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运营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在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各个地区基层政府具体情况,选定一个主管部门,诸多辅助部门,避免出现“多龙治水”局面。
全生命周期的项目实施机制。此外,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实施过程中,还应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项目实施机制,包括调研—筹备—运营—退出等四个阶段,提前明确部署各阶段工作,避免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混乱。
牢记使命·总结反思
经过调研发现:父母远在他乡所带来的困扰在低龄留守儿童身上已经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并很可能将愈演愈烈。在留守儿童心灵还未成熟的阶段,我们应尽力给予他们正确引导,使之健康成长。因此,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具有较强的必要性。
然而,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是一项看似简单却有一定实施难度的项目。留守儿童缺少的或许不是一个教室、一个滑梯,也不是一堂手工课、一个故事会,而是长期的、细致的陪伴和关怀。建设留守儿童之家,需要详细了解不同居村的民情民意,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需要上下级政府、不同部门通力协作,需要一个健全的、稳定的运营机制,也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支持。调研活动和报告只是一个开始,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还需要在大胆的实践中去不断摸索、不断改进。
走进巴东,爱上巴东。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选择这里,派遣支教志愿者来追寻乡村教育志愿者袁辉校友的青春足迹,持续接力与继续拓展教育扶贫、志愿服务的青春事业。此次调研也是为了留守孩子们的“七彩假期”,助力脱贫攻坚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探讨如何给予留守儿童更好的保护、爱护与呵护举措,努力营造“七彩假期、情暖童心”的美好社会氛围。据悉,南京大学第21届研支团湖北巴东分队将在此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