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走进大山 褪去浮华 沉淀青春

 

2017-06-08 10:3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2016年7月28日,在重庆市武隆县团委的统筹安排下,我来到了这个位于渝东南武陵山区的服务地--武隆县火炉镇。火炉镇地理位于武隆县东北片山区,有市级贫困村4个,也是武隆县贫困率发生较高的人口大镇。时光荏苒,冬去春来,作为“支青”的这一年,走过很多山路,也翻过许多山头,一年的支教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让我褪去了些许浮华,沉淀下来的则是做人和做事上的累积。很多想说的就以总结的形式写出来吧—群山回唱,青春飞扬!

  做引导者关心学生

  角色转换之间,扎实学习。我所负责的教学任务是火炉小学四四班的数学以及四三班和五四班两个班的科学课程。好在之前在大学时期曾做过两个暑假的家教,带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所以在相处起来倒也有些经验。看着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和他们眼睛里透出的期望,更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

武汉科大研支团成员洪运志与四三班学生合影。洪运志 供图

武汉科大研支团成员洪运志与四三班学生合影。洪运志 供图

  从“学生”到“教师”,这样的角色转换对我们来说,是支教团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我虚心向教研组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并请其他同事亲临课堂指导自己的授课方法,从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到讲课的语音语速,他们不放过每个细节。

  抓好课堂教学,抓住课外互动。我坚持把教学活动作为支教工作的第一任务,倾心教学,积极作为。深入教材,查找资料,参与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自己以往在家教中的来的经验灵活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上,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课下的一些文娱体育活动以及放学后的四点半课堂,我也是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他们中去,以学生的方式走近学生,我喜欢他们在这些课余时间喊我“洪哥”或者直接“哥”,因为这样他们玩的更轻松,而我也感觉更开心。“四点半”课堂我时常喜欢去看我所带科学课的班--五四班的篮球课堂。刮风下雨,寒来暑往的坚持训练让我和他们开起了玩笑,说和他们之间有了一层肤色差。当然也是有点心疼,所以有时也就自己上场陪他们一起训练,训练后一起休息的时间也偶尔与他们摆下龙门阵,吹吹牛。玩中有学,学中有乐,实在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用爱与奉献走近留守学生

  我也不忘倾注更多的爱给班上的留守儿童。在他们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就会及时出现并给予帮助。

武汉科大研支团成员洪运志下乡参加扶贫工作现场。洪运志 供图

武汉科大研支团成员洪运志下乡参加扶贫工作现场。洪运志 供图

  快进入冬天时,这里地处山区,天气寒冷,当听说有学生仍穿着破旧的棉服便与支教团其他成员一起于2017年元旦在武隆县石桥乡组织了一次献爱心捐助活动。并把这个活动告诉了我们派出学校领导。学校领导专门开会并一致通过了决定,我们拿到专用资金后,购买了棉衣和一些文具送到了黄荆坝村的贫困学生王怡手中。当我们看到王怡的父亲留下感动的热泪时,那种内心的满足感足以慰藉所有的付出。2017年母亲节我也与支教团成员一起赴武隆县江口镇小学,与当地的贫困学生一起开展了感恩母亲节的活动,这个活动也是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关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