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 09:3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12月1日至4日,岭南绿意盎然,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9年志愿服务交流会在这里举行,囊括了一赛(公益创业赛)、两会(开幕式、发布大会)、两营(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交流营、新时代文明实践交流营)和7个分享交流会。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是本届志交会的主要赛事,100支入围团队进行终评路演答辩,角逐荣光。
最终,唐山师范学院“青影在线”自闭症陪伴式教育干预服务团队等10个组织荣获金奖,北京市昌平区志愿者联合会暖暖爱心志愿服务队等50个组织获银奖,北京乐知社会组织能力促进中心等40个组织捧得铜奖。
武汉大学星星和光青少年公益服务中心获得金奖,其项目凝聚着爱和关切:对于患有自闭症的“星星的孩子”,他们通过“互联网+公益创业”,给其送去光亮,驱散孤独的阴霾。目前,“星星和光”为超过6000户自闭症家庭提供了服务,义卖作品3120件,筹集善款逾230万元,吸纳志愿者2815名,骨干志愿者获国家级表彰13人次。
“支持我们走下去的,是家长们的永不放弃,是孩子们天真单纯的笑脸,是来自这个时代的爱与包容。”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在读研究生蔡星林说,“前期,我们纠结于如何把公益和创业完美地结合,如何充分利用资源。对此,我们在省民政厅的支持下,实现了高校社团到‘高校+民非’的转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造血能力是志愿服务项目提档升级过程中必须迈过的关卡,主办方对此高度重视。活动期间,主办方积极组织志愿服务项目的资源匹配,举办导师分享会,让“伯乐”和“千里马”无缝对接。
全国组委会还募集到1100万元资金,将全部用于对基层项目的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还首次设置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交流营”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交流营”。
青年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排头兵,本次活动期间举行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展示交流会,104支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优秀团队和41所高校团委负责同志参与其中,为人们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打开了窗口。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五点学堂”义教工程项目已坚持9年有余,400多名大学生在5个“学堂”为800多人提供了服务,形成了以义教为主,衍生出志愿家长团、期末分享会、寻味香市、周末兴趣班和小朋友进大学校园等活动,为相关社区的社会治理和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主要服务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充当的不只是老师,更是他们的哥哥姐姐,甚至是父母的角色,用真心去贴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项目负责人刘乐陶说,做志愿服务收获了孩子们最真诚的信任和情感,“回到学堂时,他们会对我们说‘想你了’。”
中国地质大学在读研究生隋明哲和团队实施了“夕阳再晨科技助老计划”,每年开展超过2300场次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全国20多万人次高校学生走进社区,累计教100万人次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和常用的科技产品,引领他们走进信息时代。
本次活动期间,96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优秀团队和来自全国各省级团委、省级文明办的同志开展了集中交流,参观了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展,实地考察了东莞市东城街道星城社区、南城街道天安数码城等地。
在中堂镇潢涌村,“莞脉传承之非遗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兴趣。这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项目“‘传非遗,贯古今’——弘扬杭州非遗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在本地成功模仿和复制起来的项目,当地传统手艺人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面向学生教习传统手艺,将潢涌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
而“潢涌村小小导赏员志愿服务讲解项目”也是移植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项目在本地落地和发展起来的,以少先队员为主体建立潢涌村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围绕潢涌村历史和“德本”“孝义”文化传统进行讲解,进一步在青少年中播撒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在12月3日举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享交流会上,8位从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相关工作的负责人分享了经验。
安徽省巢湖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团干、社工、高校大学生、少先队员等志愿者,按需设计多种具有青春气息、贴近群众、面对面交流的活动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广大群众;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在政策落实、便民服务上穿针引线,在代办服务、法律维权、送医送药、文化服务、爱心助老、关爱儿童、技能培训上,积极问需办实事,主动服务解难题。
浙江试点地区推行“菜单式”志愿服务,打通了文明实践“大动脉”。浙江省委宣传部志愿服务工作处副处长王显治介绍,该省以新技术、新媒体为突破口,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当中,优化“15分钟志愿服务圈”,提升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村(社区)一级,建好用好1.4万多个农村文化礼堂,覆盖全省70%左右的村(社区)。“每个村民都有钥匙,每天都可以来开展活动。”
12月4日,交流营举办专题培训活动,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张祖平、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谭建光教授进行了专题培训。
志愿精神的广泛传播是志愿者事业发展的持续动力。此次活动期间举行的志愿文学分享交流会,深入探讨了志愿服务如何搭乘文学的翅膀,飞入更多人的心田。
新时代如何加以总结,形成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是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去年志交会上,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共同发布了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课题。在12月2日举行的理论研究成果分享交流会上,众多名家纷纷建言献策,为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夯实理论支撑。
“当下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志愿服务组织绩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志愿服务组织活跃度研究》课题组的代恒猛说,这既是推动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从注重“入口管理”向强化“过程监管”过渡的政策之需,也是实现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从扩大参与“规模”向促进健康发展“质量”重心转变的应有之义。(记者 田文生 陈凤莉 杜沂蒙 林洁 见习记者 王姗姗 杨宝光 王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