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9 14:5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图为志愿者田碧芳故乡的吊脚楼。田碧芳 供图
正月初六,回眸在返疆的列车上,那冬日里依旧不改绿水青山的故乡渐行渐远。有那么一刻,咸咸的液体溢满了眼眶, 随后“嘀嗒”在心海间,泛起圈圈涟漪。烟雨朦胧,在那石板路的尽头,吊脚楼里有明明灭灭的灯火,隐隐约约至模糊不见。
正月初十,早上7点抵达博州,夜空静悄悄的。告别了相伴几十个小时,送我一程的火车,一个人向宿舍迈进。沉重的行李箱亲吻着即将融化的冰上,发出沉闷的咯噔声,不知可有惊扰邻里团圆而甜美的睡梦。
因为第一年的志愿服务地是在84团,跟团里的一些老军垦爷爷奶奶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换了服务单位,常回去看看也是一件心心念念的事。元旦节回去,刘奶奶说如果我不回老家过年,就去他们家过。我说过年老家还是要回的。因为我觉得最好的生活方式莫过于“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每年过年回老家,便是一种期待。然后她说,既然如此,那年后返疆了,定要来家里坐坐。
返疆的第一件事,就是回84团看看,看看84团的爷爷奶奶们。首先来到王奶奶家。“呀,我的小老乡来了呀!”她见了我,一下子握住我的双手,迎我进门。嘴里念叨着,什么时候回来的,家人还好吗,老家冷吗……一串儿热情的问候,如小雨点一般密密麻麻,令我回答不及。王奶奶是当年跟着当兵的老伴高爷爷一起从湖北黄冈的老家来新疆屯垦戍边的。这一来就是几十年,路途遥遥,回去的次数屈指可数。
说话间,高爷爷回来了。见了我,他脸上露出慈祥的笑,一只拄着拐杖的手颤抖着,另外一只手胡乱的比划着,口中还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十几年前高爷爷因为一场大病,成了如今这般模样。我虽然不明白他说了什么,但能感受到他的那份热情。
图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4团老军垦人杨爷爷和刘奶奶为志愿者做了一桌子好饭。田碧芳 供图
在王奶奶家稍坐,又去了刘奶奶家。一进家门,刘奶奶便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跟王奶奶一样,刘奶奶家也是军垦家庭。刘奶奶是一个很健谈而幽默的人,活似一个老顽童。她还专门给我留了自己做的腊肠,说如果我没去吃,就让他家儿媳妇给我送来。她还给她小孙女打了电话,说“姐姐”来了,让她来一起吃吃饭,说说话。坐下不到一刻时间,刘奶奶的老伴杨爷爷做的一锅热腾腾的饺子便出锅了。杨爷爷说,因为知道我要来,所以提前包好了饺子,大过年的,就应该吃上一顿饺子。
“田田啊,注意一下你的口袋,小心丢东西哦,你跟我孙女是一样的,压岁钱……记得一定要常来啊,特别是结束服务期前一定要来一趟,不要悄悄地就离开了…. ” 在从84团回博乐的车上,突然接到了刘奶奶的电话。口袋?我疑惑着,立马拉开了口袋的拉链,一个400元的红包在里面躺着,向我露出“阴谋得逞”的笑。
几天时间转眼而过,到了正月十五,清晨被烟花鞭炮吵醒。儿时的元宵节,家家张灯结彩,亲戚朋友们都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喜笑颜开地分享着满满一桌的美食。后来的元宵节,同学来相召,一起去寻那有灯谜可猜,“花市灯如昼”的热闹。再后来,来了新疆,到了84团,跟团场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一起包汤圆,话屯垦戍边的那段峥嵘岁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忆往昔元宵灯火,今朝元宵又将如何来度?打开微信发现几条好友邀约过元宵的信息,其中一条是夏春蓉老师发来的。跟她的相识源于一个徒步群,那还是2016年的事,因为都来自湖北,又相识在这异地他乡,便多了一份莫名的亲切,就互加了好友,但直到2018年元宵节前,我们都未相见。她是一名援疆老师,离开了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远赴这边疆,一待就是4年。很喜欢看她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日常生活,一行行朴实的文字无不充满生机,那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我们距离很近,也约了多次饭,但最终因各自的琐事,未能成行。
这一天,她推辞了所有的约,我也婉拒了几位好友的盛情,我决定去赴这一场跨越2年的约。
志愿者田碧芳与援疆教师夏春蓉相约如故。田碧芳 供图
“真是太开心了,我们总算见到了。你一定要在这边住几天,我们一起做好吃的,明天再一起出去逛逛街,然后再回来做吃的……”她脸上挂着微笑出门迎我,见到我便自顾地说着她的周末规划。
虽是初见,却似久别重逢。一边吃着她做的带着地域特色的元宵,一边聊着。得知我周末要接着上班,她面露遗憾,说上次她丈夫来看她,从老家带了很多食材过来,她准备明天亲自下厨做了让我尝尝。最后非得分我一些食材,让我打包带走,以弥补在她处没有吃上之憾。
晚上回来,夏老师送了我一程。在小区门口,见一群老叟笑看孩童欢呼雀跃地放着佳节烟火……
(作者:田碧芳,2016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志愿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