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感想:阴雨的小城里说不完的晴朗故事

 

2016-09-21 09:3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老师”,“老师”,“老师好”,去教学楼上课,一路上两边的学生们操着夹带方言的普通话向我问好,他们早习惯了这里的2700多米的高海拔和强烈的紫外线,一个个皮肤晒得黝黑黝黑,我微笑着向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回应着,经过一个月紫外线的洗礼,我也已晒得黝黑,丝毫不像个异乡客。虽然天上还飘着冷冷的雨,但我心里却是暖暖的。——题记

  2016年9月9日星期五

  一小时内,下了两场雨,晴了两次天,来到兰坪县一个多月了,我还是对这里晴雨交加的天气感到惊奇,总忍不住要拿起手机拍了又拍。直到接到通知说分到这里支教,我才知道在祖国的最西南的边儿上,有这样的一个叫“兰花之坪”的小城。

  小城在山里,交通很不发达,到最近的地级市要4个小时车程,可和州里其他的小城比,却是交通最发达的了。我们的学校也在山里,学校的大门在山脚,教学楼在山腰,教师宿舍在山顶,从大门到宿舍,就是在爬一座小山。

  刚来的时候,我们支教团一行人吃了不少苦,先是快递不给送上山,我们只好把大件的行李从山脚扛到山顶;由于交通不便,这边的物价也很高,许多物资都匮乏,我们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购置不齐;还有饮食方面,这里的餐饮独具特色,荤油辣是标准,而来自北方几千公里外的我们却难以下咽;另外,宿舍楼的质量不过关,经常停电停水,夜晚还常有不知名的巨型蚊虫叮咬……

  然而,我们却有着自己的“小确幸”,记得到学校的第一天,已经是夜幕沉沉,可县里的领导和学校的校长却第一时间迎接了我们,让我们疲惫的心灵顿时有了寄托,一种家的温暖不禁从心底涌起,挤出了我们眼角的泪花;学校里的老师也把我们当成“宝贝儿”,经常嘘寒问暖,请客吃饭,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照顾,很快我们也和他们打成了一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小城的风景也别具一格,站在教师宿舍门外远望,成片的森林和叠翠的雄峰尽收眼底,再举头一望,晴天是碧空如洗,阴天则是彩云纷飞。

  可最令我感动的,还是这里的学生们。

图为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民族中学教学楼。王一鹏 供图

图为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民族中学教学楼。王一鹏 供图

  我任教高一三个班级的历史课,到现在短短两周的执教,这里的孩子已让我喜欢上了他们。孩子们来自各个乡镇的初中,知识基础较差,家庭条件也不好,大多数是农村贫困户,家庭年收入不超过3500元,但他们做人却是那么的真诚与单纯,这一点不知比我们大城市里的人们强到哪里去了。

  记得在某个班上第一节课,下课的时候,一个女生跑来跟我讲,说这是她听过最精彩的历史课,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当时还心想这里的学生基础不怎么样,马屁倒挺会拍。但后来再上课,我看到的事这个孩子听课无比的认真,那单纯的眼神让我心里充满了愧疚,他们是真的渴望知识,而不是溜须拍马。可能是小城娱乐条件太缺乏的缘故,这里的孩子们无论男女都有着共同且唯一的爱好——打篮球,听说了这个,我便送了一个崭新的篮球给我的课代表,并鼓励同学们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我还记得把篮球送到那个孩子手上的那一刻,先是他那充满崇拜和感激的眼神感染了我,随后是同学们真诚又朴实的笑容和掌声再次令我感动,我瞬间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我必须努力把最好的知识教授给他们,把最真的做人的道理教会他们,这样才不会辜负孩子们对我的期望。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八届研支团成员王一鹏所带班级的学生。王一鹏 供图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八届研支团成员王一鹏所带班级的学生。王一鹏 供图

  上一届离去的师兄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年兰坪人,一生兰坪情”,我们来这里一年,却可能改变这里孩子的一生。“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我们要不负背上的这八个大字,将这一年的支教任务圆满完成!

  今天收到了几张孩子们写给我的教师节贺卡,其中有一个孩子写到,希望在王老师的辅导下能考上人民大学,这也正是我们所有人大支教团老师们最大的愿望啊!

  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愿人大兰坪支教团的我们,在这个阴雨的小城里,能演绎着最晴朗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一鹏,服务于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民族中学。)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