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青春点亮边城,真心绘就梦想

 

2025-11-06 10:2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老师,你能一直教我们吗?就待在这儿,别走啦……”

  课间,一个脸蛋红扑扑的小女孩拉住我的衣角,仰着头轻声问道。那双清澈的眼睛里,装着最纯真的期待,也问出了我最难以回答的问题。

  2025年秋,我作为黑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兴边富民计划的一名志愿者,走进东宁市第五小学,担任五年级英语和二年级美术老师。临行前,那句“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标语深深刻在我心里。而今站上讲台,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分量。这里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更是我践行青春誓言的起点。

  英语为桥,沟通心灵之路

志愿者于心甜在英语课堂上。于心甜供图

  在五年级的英语课上,我通过歌曲、游戏和对话,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敢说、爱学的氛围。看着他们从怯于开口到争相举手,我感受到了当老师的幸福。

  作业本是我与学生间温暖的秘密基地。我用心写下每一句鼓励,画上每一个星星笑脸;孩子们也用稚嫩的笔迹回应我:“老师,这个送给你!”“我不是故意做错的”。在纸页的方寸间,流淌着我们独特的情感交流。

  彩笔生花,绘就童心世界

  二年级的美术课上,有个叫小宇的男孩,总是低着头,从不主动说话。我悄悄留意他,发现他画里的世界细腻又丰富。有一次,我拿起他的画说:“你的画颜色搭配得太美了,像个小画家。”他愣了一下,嘴角悄悄上扬。

在美术课上,于心甜指导孩子绘画。于心甜供图

  从那以后,他开始愿意和我交流。直到有一天,他悄悄递给我一幅画——一条灵动的小鱼。他说:“因为您姓于,所以我就画一条鱼送给您”。这份独特的礼物,让我感动万分。

  那一刻我明白:教育,有时候只是多看一眼、多夸一句。

  真情相伴,温暖边城岁月

  孩子们纯真的心意,是我支教路上最温暖的收获。那个午后,几个孩子悄悄将一支“小蜜蜂”红笔塞进我手里。没过几天,又收到他们亲手折的纸龙虾。这些看似稚拙的礼物,却藏着孩子们最细腻的心思。

于心甜与学生合影。于心甜供图

  有人说,支教是一场单向的付出。我却觉得,这是一场双向的照亮。孩子们用纯真治愈我的心绪,我用陪伴点亮他们的童年。

  在这片土地上,我不仅教英语和画画,更学会了如何用一颗心,去唤醒另一颗心。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就是我对青春最好的回答。

  作者:于心甜,黑龙江省大学生兴边富民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