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山路尽头有星光

 

2025-07-02 14:3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汽车在哀牢山的盘山路上颠簸,手机信号时断时续。车窗外梯田层叠,山风裹着孩子们的读书声掠过耳畔。这一年,我与云南省双柏县的山川草木结下了不解之缘。

图为学生赵雨星的卧室。潘玉琪供图

  第一次家访,我们挑选了距离县城最远的鄂嘉镇。青山连绵,看上去只有几公里的路程,我们开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进入村子,车轮碾过砂石路,尘土飞扬。早早等在村口的学生赵雨星冲着我们兴奋地挥手。赵雨星家有些斑驳的墙上贴满了金灿灿的奖状。家里只有身体不好又不善言辞的父亲和上初中的弟弟。很难把学习成绩优秀,又开朗大方的赵雨星和这样的家庭环境联系在一起。

  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们完成学业,这一年,我们启动了助学项目,募集了近7万元的助学金,资助了60名贫困学生。在家访返程时,一位家长追出几十米,硬塞给我们一兜子人参果。车开远了,孩子的家长仍站在山坡上望着我们。家长的行为深深打动了我们。我们在心里暗自较劲儿,下学年一定要再多争取几个助学名额。

潘玉琪(后排左二)带领学生到北京参加机器人大赛并合影。潘玉琪供图

  “老师,我们想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被选拔去北京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的学生兴奋地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机器人,第一次去北京,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天安门看升旗。

  “老师,这个循迹和避障功能出问题了,我们该怎么解决呢?”在双柏一中,我们除了日常的教学外,还担任学校的科技老师。为了带领孩子们参加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们常常与孩子们在学校的科技馆里从晚上忙到凌晨。在经历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失败后,机器人的功能调试终于成功了。那一刻,沉默的科技馆内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孩子们激动地跳起来,抱成一团。

在艾尼山乡中小学校孩子们争相体验“乒乓球机关炮”。潘玉琪供图

  为了将科创的种子撒向更远的地方,我们经常利用双休日前往乡村小学进行知识科普。在爱尼山乡中心小学,我们用水管和小球演示“逆流而上”,用马德堡半球实验来解释大气压强。孩子们没有见过这么新奇的实验。他们在操场上伸长脖子往前看,争抢着体验“乒乓球机关炮”的感觉。活动结束后,校长给我们递上一杯热茶,说:“谢谢你们,跑这么远来给孩子们上课。”

潘玉琪组织学生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潘玉琪供图

  在安龙堡中心学校的政治课上,我给孩子们讲述了张桂梅的故事。张桂梅是云南的一位老师。她开办免费女子高中,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改变着无数个山里女孩的命运。她说:“我会一如既往地守护着孩子们,把她们送出大山。”张桂梅的故事也在激励着我们,竭尽所能,帮助山里的孩子们走出大山,看到更宽广的世界。

图为潘玉琪在上课。潘玉琪供图

  我后来发现,山里的孩子没见过平原麦田里的收割机,就像我没见过大山里的梯田如何在晨雾中舒展、拔节。原来教育的答案,不在试卷上,而在土地中。我忽然明白了,教育不是城市对山区的单方面“启蒙”,也不是老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而是城乡在对话中的共同成长。

  这一年,我们在群山间奔走,将青春扎进泥土,为双柏点亮微光。山路尽头,无数微光照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模样。

  作者:潘玉琪,南京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服务于云南省双柏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