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7 10:1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24年春,我怀揣着兴奋与好奇踏入了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来到了我的服务学校——拉萨市柳梧初级中学。此时恰逢学校运动会,操场上彩旗飘扬,欢声笑语交织成一首青春的赞歌。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绿茵茵的草地上,给这方天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辉。
顺着台阶拾级而上,两名学生远远地从操场一角跑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边跑边挥手:“老师,好!”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山间清泉,瞬间滋润了我的心田。他们纷纷从手中的盘子上拿出新鲜的水果,一一递到我的面前。那一刻,孩子们最真挚的情谊和最朴素的心意,让我深切感受到了来自这片土地的温暖与淳朴。我仿佛与这片土地、这所学校、这些孩子们建立了一种难以割舍的联系,也让我对即将开始的支教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希望。
2024年8月,我正式奔赴这一场关于支教的山海之约。初次走进教室,孩子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好奇与腼腆。起初他们对历史课并不感兴趣,期中考试的成绩更是让我心痛——年级倒数第一。
我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力,只是需要找到那把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自此我开始为他们量身定制历史课程,将枯燥的历史事件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制作成精美便携的知识卡片。每一个课间,我都会找学生进行针对性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历史并掌握做题技巧。孩子们的眼神逐渐从迷茫转为明亮,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在悄然提升。
期末考试成绩公布那天,当我念出“平均分年级第二,全校唯一满分在我们班”时,教室里瞬间沸腾了。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试卷,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喜悦:“老师,我们做到了!”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忽然明白,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心灵的唤醒。这些孩子,就像春天的草芽,虽然曾经被风雪覆盖,但只要有一缕阳光,他们就会奋力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家长会上,当我走进教室,孩子们便响起了掌声与欢呼声,那是对我一学期努力的最好回馈,也是对我们共同奋斗岁月的见证。颁奖仪式上,孩子们捧着奖状和奖品,脸上写满了欣喜。离校前,一个孩子跑到我面前:“老师,您一定要把电子版课本发到群里呀,我想在寒假里继续学历史!”我摸了摸他的头,心中满是欣慰:“一定会的,老师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这份对知识的热爱。”
教学之余,我更关心他们的生活。查宿舍时,我总能发现孩子们的小秘密,或是对家的思念,或是对未来的憧憬。我倾听、安慰,用行动告诉他们,这里也是他们的家。寒假期间,我通过家长群持续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动态,及时解答疑惑,为他们规划假期的学习计划,温暖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校园里,劳动教育同样不可或缺。我与孩子们一起挖土豆、摘番茄。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拾贝课堂”,是我在社区创立的第一个志愿服务项目。周末,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我们结合红色教育、传统文化,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让知识的光芒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我还积极参与了团市委的工作,前往多所小学、初中进行宣讲,从普法知识到交通安全,大手拉小手,为孩子们的安全保驾护航。寒假期间,我和研支团伙伴共同制作了假期安全小课堂,提醒小朋友们注意假期安全,增强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这些小小的努力,希望能为他们的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一年的支教生活,如同一场灵魂的洗礼。在这里,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给予,更学会了爱与被爱。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老师们无私地奉献,拉萨人民的热情好客,都让我深深感动。每一次与孩子们的互动,都是心灵的触碰,每一次与拉萨人民的交流,都是文化的交融。志愿服务,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信仰。它让我明白,教育的力量能够跨越千山万水,点燃希望之火。
新学期就要来了,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许。在这片土地上,我将继续前行,用心中的爱,绘就一幅幅更加绚烂的教育画卷。在这里,我与孩子们共同编织着梦想,用爱与智慧的种子培育最美丽的“格桑梅朵”!
作者:刘晓萌,北京科技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现服务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柳梧初级中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