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当“筑梦师”是种什么体验

 

2024-06-24 15:3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我是一个爱做白日梦的人,我的孩子们也是。不同的是,我的白日梦是天马行空的,而孩子们的梦是扎根现实的。今天,我就来讲讲在四川省雷波县做孩子们的“筑梦师”的经历吧。

  听过孩子们没有上过实验课,也没有做过实验,作为学校唯一的专职科学老师,保质保量地开足实验课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永远难忘孩子们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时欢呼雀跃的情景。

付正菀在科学课上为孩子们介绍实验器材。

  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兴趣导师。在上半学期,我带领学生在校园中实地模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并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这节课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这个学期,我将孩子们带到了户外,让他们的手工作品——船“扬帆远航”。

  铁人王进喜曾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由于服务地的条件有限,缺乏完成实验的器材,我常常“爆改”实验材料,比如用饭盒替代培养皿来观察绿豆发芽,帮助孩子们实现参与实验的梦想。有些实验材料确实无法替代,我只能自费购买,如砂纸、感温油墨、电机、酒精灯等。

孩子们在水池中放飞梦想之船。

  除了做实验外,我在学校还组建了鼓号队,带领孩子们学习乐器演奏,还参加了六一儿童节的节目表演。

  为了鼓励孩子们参加鼓号队,我为他们展示了自己在上学期间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弹吉他和低音提琴,到后来参加表演的经历。听了我学习乐器的经历后,孩子们纷纷报名参加鼓号队,并表达了也要实现音乐梦想的心愿。

  学习乐器演奏是困难的,带领九十多位零基础的孩子们一起建设鼓号队更是难上加难。在此期间,家长的不理解、学生的怠惰,以及永远凑不齐的训练时间,就像一层层胶带紧紧地裹住我,让我无法动弹。但是作为川农艺术团的成员,一次次参加集训的经历早已磨炼了我不相信学不会、不相信完成不了任务、不相信克服不了困难的倔强性格。

  看着面前充满期待的眼睛,我心里说,“付老师,不会放弃的,一定要带领你们实现参加表演的梦想。

  家长不理解我就一个个做思想工作;学生懒惰我就一对一制定训练计划并重点督促;凑不齐训练时间就牺牲休息时间……于是,我成为了鼓号队唯一的指挥,成了鼓号队五种乐器的指导老师,还是队中唯一的乐器维修师傅,以及鼓号队的行政管理者。

  终于,孩子们如期登上了六一儿童节的舞台,实现了他们鼓号队的首次表演。

  舞台闪耀的背后,除了我的辛苦付出外,还有孩子们的汗水、泪水和血水。他们从不轻易说不,每当我问还能坚持吗,他们都说可以。打断的鼓槌、磨破的嘴唇和双手、因练习进度慢而急得掉眼泪……无不诉说着孩子们的努力。

  孩子们,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付正菀指挥孩子们进行鼓号演奏。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如何让支教的“保质期”长一点、再长一点是我在参加研支团时就一直思考的问题。在科学课的教学上,我积极参加教学培训,与当地教师交流经验。在鼓号队的训练上,我编创的阶梯式练习曲和拍摄发布在B站的训练视频,得到了省鼓号队指导老师的关注与热烈讨论。经历了这些,我才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改变,才能帮我延长支教的“保质期”。

  孩子们的梦想可以好大好大、好远好远。他们梦想着当飞行员、解放军和医生,梦想着戴上博士帽站在答辩台上,梦想着翻越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但是大大的梦想里,也有许多细碎的小小梦想,比如说,梦想一次奇妙的实验体验,梦想站在升旗仪式上进行演奏……无数细小的梦想成就了孩子们的七彩人生。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人生虽如梦,但再小的梦想也值得被尊重、值得被灌溉。我要谢谢那些孩子们,是他们帮我实现了当“筑梦师”的梦想。

  作者:付正菀,贵州毕节人,四川农业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雷波城小分团成员。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