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问过母亲,长大后我能去西部支教么?如今这个问题有了答案,我来到了祖国的最西部。
参加西部计划,是初心,是热爱,是传承。踏上火车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是真的要去新疆了。从河北出发,一路向西,途经内蒙古、宁夏、甘肃,每次抬头,都能看到窗外不同的风景,让我见识到了大西北的幅员辽阔,浩瀚与荒漠。看着眼前的境况,心里难免会有一些慌张和不安,但那份奔赴西部的坚定从未动摇过。
在转乘了四次火车后,我终于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在培训开班仪式上,团委书记李治国同志向我们介绍了兵团西部计划项目的基本情况,回顾了兵团的历史与发展,并对我们提出殷切期望。培训结束后,我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四十六团永兴镇的大巴车。四十六团团委书记李浩强同志在车上给我们介绍了四十六团永兴镇的基本概况与发展史,让我对接下来的工作和个人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规划。
8月底,我来到了服务地——四十六团学校。学校安排我做信息技术、汉语强化教师,同时负责学校党建、打印以及编辑、拍摄工作。陌生的工作,内容繁琐庞杂,让我觉得压力很大,但同时,我也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对于孩子们来说,支教老师是一个无比新鲜的“事物”。“老师,你从哪里来呀?”“老师,你几岁了呀?”“老师……”身后天天跟着的一群小粉丝,也让我感到非常自豪,觉得自己已经融入进了孩子们的世界。当孩子们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向我问好,我心里由衷的开心;当教师节收到孩子们制作的“花朵”和纸条贺卡时,我感到由衷的欣喜;当我问孩子们连队盛产什么时,第二天便收到了一捧红枣,我心里由衷的高兴;当孩子们利用信息技术课所学的知识帮助老师们完成数据录入和表格制作时,我心里由衷的自豪。这时候,我发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当我尽全力去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应我。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利己又利他的事情,深刻地认识到:支教,是磨练,是奉献,更是收获。每次出差路过胡杨林,目睹着“胡杨生而三千年不死、死后三千年不倒、倒后三千年不腐”的场景,让我领悟了胡杨精神的内涵,更坚信支教之旅的意义。
来到新疆,去认识更多的人,去探索更多的未知,去体会更多的情感,去书写更多的故事。此行无悔,我将继续前行!
(作者:威学影,202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六团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