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选择了远行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2023-10-17 09:28: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5年4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传报名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老师的鼓励指导下,我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队伍。伴随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歌曲旋律,我将父母的挂念默默地埋在心底,把“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记在心间,毅然奔赴了西部。

  2015年7月下旬,我接到屏山县西部计划项目办的电话,要求到宜宾市委党校参加西部计划培训。经过一周的培训后,我被派往新安镇红庙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驻村期间,黄顺超在屏山县新安镇红庙村村公所会议室整理扶贫资料

  我很庆幸自己能加入到脱贫攻坚的队伍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能做什么,这里需要什么,要不要坚持,坚持下去能不能帮助群众?”这是我到村里第一天对自己的疑问。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悄悄地打开灯,看着笔记本上首页“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十个字,一遍又一遍地写着,心情逐渐平复下来,默默地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远行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经得住风霜雨雪的考验。

  来到村里,我知道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作为落实精准脱贫的“最后一公里”,每一次会议、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扶贫项目都需要我们面对面地跟群众交流。对于刚走出校门的我而言,我不仅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更是一名驻村干部。因此,在做好驻村工作的同时,就必须深入农户、田间地头,与村组干部、农民群众座谈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认真记好民情日记,才能够对做好脱贫工作提出建议,成为真正的“村里人”。

黄顺超入户了解群众发展需求

  为掌握贫困村情况,我们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白天走访入户、晚上录入电子信息,顺利完成了红庙村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收集和梳理。通过调查走访,我对全村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为接下来开展驻村工作奠定了基础。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要完善,产业发展才有动力。而红庙村地处偏远,道路主要以“碎石路”为主,外面的车子进不来,里面的农产品运不出去。怎么办?驻村工作组兵分两路,一组人想办法做群众工作,解决修路土地占用问题;一组人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奖补资金以及各方协调等方法筹集修路资金,建设道路16.2公里,结束了无通村公路的历史。

  修好的路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群众的思维,很快大家就有了发展的想法。因为红庙村处于场镇水源保护区,不适宜大规模养殖,那就只有发展种植。通过积极向相关专家咨询,再结合当地的实际和群众的意愿,最终确定了以种植茵红李和食用竹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现在,红庙村共有茵红李2230亩、食用竹1500亩、枇杷450亩。如今,红庙村的64户275名贫困户早已实现了脱贫,日子也是越过越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


黄顺超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周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在工作之余,我还先后组织参与了“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暖冬春运服务、屏山县学雷锋日、携手青年共植青年林、爱心助考、“文化扶贫——走进屏山”、宜宾市第五届“三江放歌”广场文艺演出屏山专场、共护母亲河等志愿服务活动。

  细细品味工作以来的酸甜苦辣,感觉每一种滋味都是那么意犹未尽,都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时光的流逝让人来不及追忆,而所有的经历,都成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养分,使我在志愿服务的这条道路上走好每一步。

  (作者:黄顺超,中共党员,2015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曾服务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现工作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清平彝族乡人民政府,曾荣获2016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