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支教是一场与学生的双向奔赴

 

2022-08-03 15:2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一年的支教生涯,那大概是:支教是与学生的双向奔赴。

梁艺晨在讲课

  蓝天蓝瓦,白云白墙,科左中旗蒙古族实验学校在我心中留下了这样一个初印象。在整洁有序的校园里,起初我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忙碌,忙着安顿未来一年的“家”,忙着摸索工作内容,忙着认识学生;担忧,忧于使用蒙语的学校环境,忧于自身教学能力,忧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当热情被现实痛击,我一时找不到逃离的出口。幸运的是,不断地有人向我伸出援手,带我理顺初入蒙校的错综复杂,助我在教师这个职业上越走越顺。枯木再生,我与这里的羁绊也变得难以割舍。

  学生们在学习成果上的回馈,让我体会到专属于教师的荣耀。

梁艺晨在为学生开展冬奥主题班会

  我总是在课堂上扮演一个极其严苛的角色,不曾因为他们是学生而放低要求,不厌其烦地纠正他们的错误。每次看到有的人回答问题瑟瑟发抖时,我一阵心疼,但绝不能心软。当学生们把教的内容吸收转化为成绩和学习习惯时,我庆幸,所有的“伪装”还算行之有效。严肃只是我的盔甲,他们用真诚和细腻的触角,直击我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我最喜欢的是学生们的眼睛。并不是因为眼神多么清澈,毕竟十四五年的人生总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因为,他们眼中的情绪最为直白和浓烈。成绩不理想时,即使嘴巴紧闭,眼神中的愧疚和不甘却无法掩饰;得到夸赞时,即使面无表情,眼神中却溢满欣喜与自豪;分别时,泪水夹杂着不舍,从眼睛里喷涌而出……带着些青春期的稚气和冲动,他们的每一面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面前。我知道,他们已经把我当做“自己人”。

  “老师,你能不能别走?”这句话很简单,却诉尽了离别酸楚。

梁艺晨课后为学生辅导功课

  从分别前夕开始,我发现学生间的氛围不一样了。课上,有些平时总抬头听讲的孩子意外地埋下了脸,平时低头的反而目光锁定我;课后,宿舍门基本关不上了,外边总会围着学生,他们有些犹豫和局促,到嘴边的却只有“老师,你在干什么?”后来我懂了,埋着脸是为了遮住红了的眼眶;抬头是想再多看看我上课的样子;宿舍门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是他们掩饰对于分别的恐惧。尽管我用“扑克脸”伪装,听到他们重复着“老师,你能不能别走”这句话时,所有不舍还是如火山爆发般无处可藏。老师们的眼泪、学生的眼泪与我的眼泪不断融合,冲淡了这一年的酸甜苦辣咸,只剩下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刻。

  孩子们说情谊要持续十年,二十年,永远。经历了很多离别后,我难以相信有关时间的承诺,但这一刻,我选择相信他们口中的期限,就如他们在这一年中对我的信任一样。我们的爱,是双向奔赴。

梁艺晨和学生们在一起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在支教岁月里,我经历过无数次心力交瘁、健康状况下滑、严重的失眠等,但拼搏之路怎可能一帆风顺。每次回忆起来,却是无尽的甘甜。

  支教故事已经收尾,但支教的精神将一直延续。无论未来我们身处何方,总会因这一年的四季、三餐和这场双向奔赴而紧密相连。(北京化工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梁艺晨)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