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小小画室承载了最美好的回忆

 

2022-06-30 09:1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这一年像是一场梦,转瞬即逝。梦醒的时候,所有的回忆历历在目,我们曾在剑湖边骑行,吹着彩云之南温暖的风,满心期望地迎来支教生活的开端。在这一年的支教工作中,我们持续保持真诚之心,努力守护着孩子们炙热的梦想,感谢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所有温暖的相遇。我们将整理好自己,奔赴下一站,用青春贡献力量,用艺术服务社会,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初到剑川

  2021年7月28日,我们四人迎着机场的朝阳,坐上了飞往云南的航班,从熟悉的北京出发,一路向南,满心期待地奔赴另一座陌生的城市。在大理降落后,团县委老师开车载着我们绕进盘山公路,车窗外、入眼满是夏天的云彩,撑满了整个山谷的天空。我们才切身感受到,这个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省份,被冠以“彩云之南”之称的独特魅力。


供四位老师居住的公租房

  我们就入住在县城的公租房里,水、电、家具等基本生活条件都很好,我们又添置了新的家居摆件,让这个几十平米的小居所,成为了我们未来一年的家。剑川的天气,明媚得刚刚好。熙攘的街道两旁种满了迎春花,出行只需要骑上单车,就可以穿梭在各个巷口之间。我们四人在这里,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迎来了未知的支教生活。

  今年是中央美术学院第八年与剑川县职业高级中学建立帮扶关系。自2021年起,剑川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始面向大理州招生,为大理州美术人才培养提供服务。我们充分利用中央美术学院帮扶剑川,在剑川县职业高级中学设立“教学实践基地”的契机,开展普职教融通综合高中“美术教育实验班”试点工作,为他们开设专业课程,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研支团志愿者在美术实验班上课场景

  支教期间,我们对两个年级的美术实验班展开了系统性的美术教学,包含了素描、色彩、速写三大造型基础课程。为高一的学生开设几何形体、结构素描、黑白灰练习及小色稿等基本训练课程,为高二的学生开设有难度的素描石膏像、素描头像、色彩静物等传统造型课程。这些课程扎实了学生的造型基本功,不断强化学生对造型本质规律的理解。我们相信重视这些基础教学,能够为他们未来的考学与更长远的专业学习,打下最坚实、稳固的第一步。

  我们会定期举办专业性讲座,加强学生们的知识储备,扩宽视野。课堂上,我们常常给学生们做示范和讲解,每周布置作业、检查并讲评作业,每月测试,总结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两个班级的展示墙上贴满了学生作品,随着时间的积累,墙上的画更替了一轮又一轮,向学生,也向我们自己汇报着每一个阶段的进步与成果。看到学生们的成长,我们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传授知识的喜悦,我们四人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适应了从学生向老师身份的转变。

  在这一年中,央美的领导、老师们也在时刻关注着我们,与我们一起开展了很多支教相关工作。央美校团委与校学生会共同组织了“书籍捐赠 筑梦剑川”活动,向职中捐赠了数百本书籍画册,让这里的学生们通过阅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央美党委组织部和学生党员“星火团”向职中捐赠了大批画材物资,这些崭新的画材将静物室的一整面柜子塞的满满当当,我们将这些物资当作奖品,发给每个月进步最大的几名学生,以此来激励大家继续努力。

  课堂之外


在职高的组织下,带领学生开展户外“写生”

  在课堂之外,我们参与了很多学校活动。秋季写生期间,我们先安排了系统的色彩课程,从色彩基本规律认知,到外光写生步骤详解。在外出写生时,学生们基本能够掌控画面,剑湖上摇曳的芦苇、成群的鸭子、满载的渔船,都被定格进了学生们的画面里。

  2021年底,我们协助职中的老师参与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为学校参与大赛的木雕作品提供了专业性指导意见。

  临近冬季,正赶上职中一年一度的校园运动会,我们和学生手拉手,在操场上围成圈,迎着朝阳共同起舞。

  今年五月,学校举办了盛大的文艺汇演,学生们能歌善舞,表演着各个民族的精彩舞蹈与民间曲调、展示了他们的独特服饰,我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观看到,各少数民族汇聚一堂的繁华盛景。


端午节一起包粽子

  端午节,我们组织因为疫情原因没有回家的同学,在家里包粽子,一个个饱满的粽子在手中成型,虽然我们远在他乡,但也依旧感到温暖快乐。

  2021年的最后一堂课上,我们组织了名为“礼物”的新年活动,老师和同学们都亲手制作了礼物,每份礼物都承载了同学们对新年的期许和对他人的祝福。活动当天,大家随机互换礼物,有的幸运儿拿到了老师的礼物,同学们都投来了羡慕的眼神。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和学生一起迎接了充满希望的2022。

  社会公益

给山区小学上课

  在完成职中的教学工作之余,我们参与了很多公益活动。我们主持过教师培训交流专题讲座,向大理州各个美术特色工作室分享我们对于青少年美育工作的感受;我们受到团县委的邀请,参加了“助力双减 非遗体验”剪纸公益课,用一张纸、一把剪刀,体验了剪纸的魅力;我们还担任了书画比赛评选活动的评委,对数千张作品进行了评比,用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6月1日,我们跟随团县委前往马登镇文屏后山小学、弥沙乡石岩小学、江头新村小学等12个一师一校校点,给孩子们发放文体用具等生活物资,让山区儿童们度过了一个快乐温暖的儿童节。支教期间,我们还举办过儿童公益美术课,带着孩子们绘制冬奥专题的彩色风筝;每周我们都会去双河完小、朱柳小学、新仁完小,这三所山区小学上课,美术课上他们一笔一画,认真描绘出一张张美好的画面,在朱柳小学的心愿墙上,我们看到了每个孩子稚嫩的愿望,山区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带给了我们最简单纯粹的喜悦。

  在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同时,为坚持以文化帮扶,做好传统的现代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我们经常利用各自不同的专业优势,以剑川木雕、布扎、土陶等传统产业为重点,参与了很多推动当地传统工艺发展的相关工作。剑川木雕的历史源远流长,一千多年的沉淀让剑川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我们配合剑川县职业高级中学,历时一年,设计编写了这本《剑川木雕基础》校本教材,成为木雕方向技能培养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剑川的布扎同样也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古老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我们为本土的四代布扎拍摄制作了宣传视频,用影像的方式让传统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为剑川“辣印坊”产品制作包装设计

  我们为沙溪古镇的纯手工作坊“辣印坊”的辣椒酱设计并制作了产品包装,在保持产品本土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为商品创造新的附加价值。

  我们与剑川青年创业中心协会的小伙伴们交流了协会产品包装设计与IP打造整体规划,并开展长期系列帮扶活动,助力剑川产品及服务提升改造。我们用专业所长,促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用微薄力量,助力剑川乡村振兴;用责任担当,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社会考察

  云南素有“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的说法,我们走进木雕小镇,在众多工艺精良的木雕作品中,领略到剑川木雕师傅遒劲的刀法技艺;我们爬上老君山,考察记录适宜雕刻的各样木材;参观了黑陶工作坊,师傅们用古法工序制作传统陶瓷,一件件简朴古拙的器皿在师傅灵巧的双手中绽放它的色彩。我们看到了造型夸张、精致灵动的陶泥瓦猫,作为云南民居屋脊上的神兽,在屋翎房瓦上伫立了一千多年,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们在石雕工坊的每一个角落,感受到剑川细腻古朴的雕刻艺术,“莫道人间金玉贵 剑川有宝是石头”,这里一山一石都被独具匠心的石雕手艺人赋予了新的生命。

  我们逛过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市集——剑川沙溪古镇,作为曾经南诏和吐蕃之间的要冲,古镇如今依旧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特色,散发着古色古香的幽静与安逸;我们去过苍山洱海,在环海公路上,看到独属于这边的风景;走过香格里拉,在这个藏语意为“心中日月”的地方,我们穿上民族服饰,喂鸽子、牵马匹、转动祈福经桶,有幸在当地牧民家里品尝到了最纯粹的牦牛酸奶、酥油茶、糌粑,在夜晚的独克宗古城,锅庄起舞、藏歌,我们与众多游客一起围着圈跳起锅庄舞,演绎着独特的藏族文化。

  走出画室的我们,又从教师的身份回归到了艺术工作者的视角,观察着这里独特的景观,感受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剑川生活

  剑川自然淳朴的民风让我们很快融入了当地生活,职中的老师经常亲切地带我们体验这里的民风民俗,甚至人生中第一次吃到了虫子,从硬着头皮夹起,到不自觉地吃得津津有味,成为了我们刚来到这里,对剑川夏天夜晚的独特回忆。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正值白族火把节,在古城广场中心,热闹的街道上洒满助燃的松香,我们看到大火从人群中升腾而起的震撼场景,亲自尝试了一把火苗在身后燃烧的奇妙体验。

  职中老师还带着我们吃上了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的“杀猪菜”,炭火烤着厚切的大块猪肉,发出阵阵滋啦滋啦的声音,配上满桌丰盛的菜肴,让我们大饱口福;在冬季的某个良辰吉日,我们参加了一场当地婚宴,品尝各类带有美好寓意的食物,一同向这对新人送上祝福。天色渐晚,大家围着篝火,听着当地居民唱起古老优美的白族歌谣,曲调质朴流畅、和谐悦耳,久久在耳边流转回响,剑川素有“白曲之乡”之称,我们在这个白族民间歌谣的发源之地,身临其境地感受着白曲独具一格的特色和韵味。

每月一次的“家庭聚餐”

  多种馅的饺子、热气腾腾的关东煮、扎实捆绑的粽子、比手掌还大的肉龙包子、带着老北京气息的卤煮火烧。

  除了本土特色菜肴,我们也常常在精心布置的几十平米的房屋里,一起做天南地北的美食小吃,在寒冷的夜晚吃上了热乎乎的关东煮;在新年之际,四个人包了一整桌四种不同形状、不同馅料的饺子;偶尔也会换换口味吃起色香味俱全的新疆大盘鸡;端午佳节,我们邀请住校的学生来到家里,大家现场学起包粽子,晚上围在一桌奇形怪状的粽子前,热热闹闹地过了把欢乐的端午。

  一年的时间,我们吃遍了当地的美食,看遍了四季的景色,走遍了古城的石子路,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剑川淳厚的风土人情,这里逐渐成为了我们短暂却安心落脚的驿站。

  最好的礼物

  在开展扎实的教学与实践工作和融入当地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四人承担起身为当代青年、身为人民教师所应该肩负的责任;坚守着作为央美人,被学校寄托“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厚望;身体力行地回应着校领导的寄语:要扎根中国大地,到广大的人民群众和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使自己的艺术与这片土地上勤劳纯朴的人民和这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祖国作为艺术情感的寄托,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把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

  新年伊始,我们组织学生填写了一份梦想清单,大家都写下自己未来的目标与规划,“要考上央美,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回来教书”——成为了我们支教以来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再会剑川


中央美术学院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合影

  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看过学校的日出和日落,骑车走过校园里每一条林荫小路,讲评过一张张学生的画作,小小的画室承载了我们这一年最美好的回忆。一年的支教生活转瞬即逝,所有的回忆仍然历历在目。一年的支教生活结束了有欢笑,也有泪水,更多的是对这片青春奋斗过的土地的不舍。最幸运的,是我们都成为了别人心中的散发着温暖的“小太阳”,我们也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投稿)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