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甘做萤烛奋力照亮前行路

 

2021-12-13 09:3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8年8月1日,告别大学生涯踏上吴堡的土地,到现在为止已是近一千个日夜。早该为短暂的两年写点东西,总结也好,自白也罢,终能欲言纸上。

  我会记得在吴堡团县委迎新座谈会上大家友好的笑容和热情的接纳。会记得第一次走进吴堡人大机关大楼时,门房大叔的仔细“盘问”。会记得灶房准时准点推出的小餐车。会记得在吴堡码头观望急转直下的浪涛。会记得九曲黄河的厚重广阔和拐上古渡的飘逸婀娜。

  我会记得吴堡人给我讲关于吴堡的故事,有关于历经千年、天下第一的吴堡石城的繁华和落寞;柳青文化园的深厚人文底蕴;吴堡手工空心挂面、吴堡老黑酱的由来起源;“毛主席东渡”在陕北大地播撒革命火种的峥嵘岁月。

  我会记得随同县人大有关同志到各单位、各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会记得第一次安排调研座谈会时的忐忑。会记得第一次参与黄河国际漂流节、第一次参与沿黄公路自行车赛、第一次参与“绿染沙漠 榆林活动”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与母亲河亲密接触时的激动。会记得在督办人大代表议案中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和面临的诸多矛盾困境。会记得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件一件解决问题,一次一次化解矛盾,一步一步为吴堡人民办点实事、好事后,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我也会记得2018年年底第一次走进张家山镇天下第一挂面村,零距离感受手工空心挂面的全部制作过程。从和面到晾晒,看到的不止是“挂面爷爷”满脸的汗水,更是吴堡人大推广挂面生产助力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在匠心独具的手艺人诉说着挂面的故事中,我们汲取精华、积累经验,通过汇集八方智慧,凝聚办事合力,算是将吴堡手工空心挂面的品牌真正打出名堂。

  我会记得第一次参观柳青文化园,在数十孔窑洞中看到柳青先生的代表作,以及一众陕西籍作家的合影照,感受着改革开放初期百姓创业路的艰难困苦,佩服柳青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何为人民公仆、何为新中国创业史、何为人民作家的使命与担当。正如先生书中所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很幸运,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便能够追随先生脚步。

  近千个日子里,我几乎走遍了吴堡所有的乡镇街道,走访了全县数十个社区、新农村,见证和感慨于吴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吴堡何其小:陕西省内县级行政区划中人口最少、区域面积最小的城市,与我老家的柳林县、临县隔黄河相望。吴堡又何其大:拐上古渡、黄河二碛天下闻名,吴堡美玉、横沟温泉冠及全国,“们外婆”品牌产业数联天下。从小到大,体现了吴堡人筚路蓝缕的求索、摩顶放踵的毅行;从小到大,展现了吴堡人脚踏实地的寒暑奋斗、四季耕耘,日积月累的艰辛跋涉、心血栽培。

  从前,这里有勃勃生机,千年古城成就了吴堡曾经的辉煌。当下,这里有“星辰”和“祥云”,美食产业在这里孵化、培育、滋养,文化产业也为其注入无尽力量。

  吴堡——这座曾一度被岁月模糊、遮蔽,串联秦晋之好的福地,正洗去蒙尘污垢,露出明眸皓齿,锚定它在新时代星辰大海中的崭新角色……

  我会记得陕北羊肉的鲜美、猪头肉夹饼的唑实、炭火烤月饼的精致。会记得与朋友们周末的小聚会,一起在黄河边散步锻炼。会记得安静典雅的石城长廊里一杯清茶一本好书的闲暇时光。会记得在吴堡奇石博物馆里感受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会记得作为吴堡县代表团一员参与到榆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第七次会议,有幸结识县委宣传部的老华和袁师,讲那些年的拍摄趣事,听他们哼唱陕北民谣,悠长而深远。会记得在外畔公园、黄河之上的明月初升。会记得和志愿者朋友们在县敬老院、在宋家川街道“六点半课堂”挥洒着青春。也会记得同源堂湛蓝的天、造型雅致的亭台阁楼、烂漫绰约的花草树木……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当时读来只觉得气度恢宏,如今想来,这种相关与其说是我为远方的人们做了些什么,不如说是这些地方和这里的人们拓展了我生命的宽度。

  浮光易晦,誓如当初。我的年华,曾在吴堡这座美丽的城市间奋斗过、流淌过、筑梦前行过。

  “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每一个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出征前许下的铮铮誓言。两年来,多次的走访调研、座谈会;数万字的调研材料、学习笔记;涉及产业协作、消费扶贫,涉及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大气污染防治……有幸在吴堡建设发展中做出努力,在绵绵发力中收获希望和改变。

  长路漫漫,行者无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几年来,来到吴堡的志愿者不下百名,数千小时的志愿活动服务于吴堡大局。这是一种在时光奔腾流转中的“接续奋斗”,是多年来始终熊熊燃烧着的火炬,也是全国数万名志愿者共同踮起脚尖把这份光亮送到更高处担当的一段小小的缩影。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两年来,我时常想起这两句话。服务两年,幸福一生。希望我能一直记得,无论萤烛还是炬火,都要奋力照亮更多前行的路。

  (作者:李宁,2018年西部计划志愿者。)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