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感悟 >> 正文

再回皮山多了份敬畏之情

 

2020-11-05 14:49: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皮山农场,是我(杨阿珍)志愿服务中忘不掉的梦。去年初秋,有幸作为机关第一批参与结亲住户的志愿者,在皮山农场住了三天。我与皮山的故事就从那时开始了。

  人生第一次穿行在沙漠边,在车里探着脑袋寻找想象中温顺憨实的骆驼,似乎下一秒就能听到从夕阳深处传来的阵阵驼铃;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维吾尔族同胞,坐在长长的餐桌旁就着纯生的酸奶“指手画脚”地与人攀谈,似是有问不完的问题,流淌不尽的新鲜感;第一次见到葡萄架上“触手可得”的葡萄,兴奋地在葡萄架下走来走去,伸长了脖子踮着脚细数葡萄架上还剩几串葡萄,惹来同行的小伙伴几声“讥笑”,笑我少见世面;第一次看到“躺”在地里成片成片的大红枣,远远望去,像极了旧照片上妈妈火红的嫁衣,一样地夺目,一样地抓人眼球;初次见面,皮山赠与我的,多的是新奇的体验,回想起来,自然是记忆犹新。

  而今第二次回到皮山,是的,没错,“回”到皮山,回到这个仅一面之交便让我记忆深刻的地方,这里,给予我的,除却仍未散尽的新鲜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敬畏之情。

  回想首次到皮山,去往连队的路上,路面似乎不太平整,车子颠簸,让人偶感不适。有些靠近建筑工地的路段,偶尔还能看到积了水或泥沙的大坑,让本就不够宽敞的路面显得更为狭窄、逼仄。去到住户家里,好几户亲戚(与志愿者杨阿珍结亲的住户)住在低矮的草坝子房里,光线阴暗,一出一进,眼睛总要重新适应一番;院子里蚊虫也多,杀虫剂的味道充斥在整个院子甚至房间里,但从他们脸上看不出任何不适,似乎习惯了这样的环境,想来,更是让人心疼。

  但时隔一年,再赴皮山,从前那些不便、穷苦的光景有了很大改观。此次进入我眼眶的,是干净整洁的路面,是各类便民商铺,是认真工作的年轻人;传入我耳朵的,是活动场上小朋友们和同行小伙伴的嬉闹声,是当地小学生一句句的“你好”和一句句的“你们是北京来的老师吗”的温暖稚嫩的童声。记在脑海的,是当地基层工作者谈及这一年工作成果时藏不住的骄傲的眼神。我知道,回荡在心中的这敬畏,来源于为这方土地辛勤付出的人们,来源于他们生活的勇气,来源于他们甘愿付出的信念,来源于他们甘愿在艰苦环境中坚守的情怀。我知道,我不及他们的,不止年龄和经验,而是坚定的信念,时刻装在心底的责任,以及扛在肩上的担当。

  当然,此次回到皮,更让我感动的是有那么一群人,和我有着一段相似的经历,共同走过一段相似的旅程,而此时,他们又同我一起享受着同一份快乐。路途中的打闹、嬉笑,映在沙漠公路上的笑脸,迎风飘在红旗上的歌声,这一幕幕青春洋溢的画面,让我在某个瞬间,似乎有点恍惚。仿佛想置身其中,车子不停,夕阳不落,歌声不断,我们不散;又想“置身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替大家见证这份美好,不能让大漠、雪山、黄沙、白云独独霸占了它不是?

  (作者:庞承泽,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团委。)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