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志愿故事 >> 正文

难舍孩子们纯净而期盼的眼神

 

2017-06-20 08:38: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他叫安烨锋,河北定州人,是一个90后阳光大男孩,有着活泼而帅气的外表,有着清澈而亲切的嗓音。

  2015年8月,毕业于河北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安烨锋,踏上了广西自治区田阳县这片土地,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一年后,他毅然决定留下,并成功考上了田阳电视台播音员的岗位。

  在来到田阳之前安烨锋就有着很多身份,从大四开始做播音主持专业的留校教师兼校团委副书记,电视台主持人,每天都是不同角色的转化,时间安排的满满,还没有毕业工资就已经达到了6000+。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自己的专业,所以从来没有感觉到累,可就是总感觉生活当中少了什么东西,而这种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应该满足于现状了,等拿到毕业证以后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以后绝对是衣食无忧的。可是安烨锋却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去寻找自己生活当中丢失的东西。在2015年7月他辞去了所有工作,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这条路。

  从踏上石家庄到南宁列车的那一刻,他清空了之前的全部身份和取得的成绩,从此以一个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名义,按照自己内心指引的方向去追求,他告诉自己:选择的时候不会后悔,现在不会后悔,将来更不会后悔。

  来到田阳后通过团县委的推荐,他加入到了心守家园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开启了助学帮困的志愿服务之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和其他青年志愿者们走遍了田阳的十个乡镇,家访近百名贫困学生,并通过与爱心人士对接成功的资助了他们。

  家访的路上,班车不能到达的村屯安烨锋和他的小伙伴们就顶着大太阳,踩着泥巴靠双脚走,不认识路他们就一路走一路问,远的需要徒步两个小时,翻两座山才能到,近的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安烨锋说:我无法抹去走访过程中那些孩子们纯净而期盼的眼神,韦秋丽,13岁,田阳玉凤人,从小父母离异,和婶婶一起生活;黄升伟,17岁,田阳坡洪人,父亲去世,母亲残疾;黄成忠,7岁,田阳洞靖人,父亲出走,母亲改嫁,和有神经疾病的奶奶和腿脚有残疾的爷爷一起生活……这些孩子只是我接触的贫困家庭当中孩子的一个缩影,他们随时面临着失学的可能,他们从小就承受着这个年纪不该承受之苦。

  孩子们当中让安烨锋记忆最深的就是黄成忠,第一次走进小成忠家的时候才知道了什么叫家徒四壁,他们之前就睡在木屋里,现在的砖房是政府集资给盖起来的,家里唯一的电器,90年代的电视机也是村里的电工送的。他上学两年,辍学2次,每次交书本的时候,小成忠的爷爷就会不让孩子到学校上课,因为家里没钱。安烨锋深刻的知道,小成忠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一旦失去上学的机会,然后就会过着放羊、放牛、结婚、生娃的贫困代际传递的生活。他最好的出路就是学习,丰富学识,增长才智,等到将来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让整个家真正摆脱贫困。安烨锋多方联系终于落实了小成忠的长期资助计划,爷爷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留下了感激的泪水,拉着他的手一直说谢谢。面对小成忠爷爷的感谢还有其他被资助孩子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安烨锋仿佛看见了孩子们以及大山深处贫困家庭的美好未来。他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无需感谢,这一切都是我的心愿,是我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的精神家园!

  转眼两年,刚来的时候他服务于田阳县博览局,为第八届农展会设计邀请函、宣传报和服务手册、宣传袋等等,之后到了县文广局工作,现在已经正式成为田阳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兼任少儿节目《七彩阳光》的制片,还负责台里交办的各类采访、新闻报道、制片等工作。这一路走来,丰富的工作经历和志愿服务经历给了安烨锋太多的温暖感动与人生历练,同时也埋藏了他一生最遗憾和最自责的事,母亲去世的那一刻由于距离的问题没能及时赶回,没能陪母亲走完最后一程,当他回到家的时候已是一具冰冷的身体,没有了妈妈的嘱托、没有了妈妈的拥吻……

  然而,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去,生活还在继续,而安烨锋的志愿奉献也一直延续,他记得在选择西部时母亲说过的话:儿子,去做自己喜欢的。是的,现在做的就是自己喜欢和梦想的,他希望通过和小伙伴们努力可以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读书圆梦,真正的战胜民运,摆脱贫困。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感染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投身到这一伟大行列当中,为脱贫奔康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与安烨锋的交谈即将结束时,他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有很多人问过我同一个问题:你那么远从一个大城市来小田阳为了什么啊?!我之前只是笑而不语,而现在我可以大声的说,因为我为了我的梦想而来,为了青春的奋斗与磨砺而来,为了祖国西部的美好明天而来。”(团田阳县委 张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