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文化 >> 作品展示 >> 正文

援疆小说《燎原》第七章 扶倾济弱(下)

 

2014-04-06 10:2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如今,你们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但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你们以各种的方式关心着一零五师的发展,在此,我提前祝爷爷奶奶们身体健康,节日愉快,万事如意。”高倩的声音声如莺啼,宛转悠扬 。

  祁俊飞与高倩两人在台上主持,莫棠在台下看着,不禁叹道:“真是珠联璧合的一对,天造地设的一双。”

  “下面有请一零五师志愿者带来的节目——合唱《军垦战士的心愿》。”

  刘佳梅、吴莉莉、温婷婷、刘佩、林潇潇、黄晓霞、常晓雨、杨凤娇、李雯、程蕾十人缓缓登台,站成两排。她们整齐地扎着马尾辫,身着红军服,左胳膊戴红袖章,腰系武装带,脚穿平底鞋,全然一副“红军女战士”的模样。

  “面对蜿蜒的界河,背靠亲爱的祖国,我们种地就是站岗,我们放牧就是巡逻……”刘佳梅等人深情演唱,把一个军垦战士屯垦戍边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莫棠注意到有些老人的眼睛湿润了。

  “下面有请一零五师团委杨萍带来的诗歌朗诵——《军垦魂》。”

  《军垦魂》是莫棠和祁俊飞合力完成的一部诗歌,讲述了老一辈军垦战士屯垦戍边创业的艰辛,以及“献完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的伟大的奉献精神。

  只见杨萍铿锵有力且感情饱满地朗诵着。

  “这里曾是一片荒原/悄然又死寂/荒原来了一批年轻人/他们修渠引水/开荒造田……屯垦就是为家/戍边就是为国……奋发图强的军垦继承人/继承了父辈和祖辈们的遗志/开拓创新/励精图治……”

  前些天,祁俊飞通过查阅资料才知道,1961年至1966年间,参加兵团建设的上海知青共有近十万人,号称“十万上海知青”。当年的十万知青,很多人都没有再回到家乡,为了边疆的建设事业,永远地留了下来。而一零五师老年公寓就有这样的上海知青。

  而军垦继承人,不仅是军垦二代、三代,也有每年从内地引进的高校毕业生,有兵团引进的人才,有“三支一扶”大学生,有“特岗教师”,还有一类就是像祁俊飞一样的大学生志愿者。

  朗诵结束后,不仅老人们被感动,志愿者也感动得热泪盈眶。

  “下面有请老年公寓夕阳红乐队带来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这个节目是莫棠在联系老年公寓后,老人们主动提出表演的节目。老人们不甘示弱,用他们不减当年的热情来演唱。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老人的心,台下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演出结束后,然后开展结对子活动。杨萍代表师团委做出决定,“莫棠结对子老人是金建国,高倩……”

  最后一项活动——志愿者向老人们献礼。

  莫棠得知金建国老人身体不太好,他为老人准备了营养补品。高倩为结对子奶奶准备的礼品是她精心编织的帽子。12名志愿者和10名研究生支教团各自献出了自己的礼品。

  活动终于结束。祁俊飞和莫棠终于可以放松了。

  这时,来自290团的一个消息让莫棠变得惶恐不安。290团志愿者方强和薛振邦两人大打出手,薛振邦被打伤住进了医院。

  莫棠来不及向祁俊飞和高倩道别,匆匆赶往290团。

  作者简介:安辉,湖北钟祥人,1988年生,中共党员,热爱文学和创作,现工作于国家级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管委会。2011年参加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湖北省首批赴疆大学生志愿者。2011年8月,服务于兵团第五师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同年9月,调至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

  小说《燎原》序:星星之火势必燎原
  援疆小说《燎原》第一章 征程路上(上)
  援疆小说《燎原》第一章 征程路上(下)

  援疆小说《燎原》第二章:英雄出征(上)
  援疆小说《燎原》第二章:英雄出征(下)

  援疆小说《燎原》第三章 振翮待飞(上)
  援疆小说《燎原》第三章 振翮待飞(下)

  援疆小说《燎原》第四章 广阔天地(上)
  援疆小说《燎原》第四章 广阔天地(下)

  援疆小说《燎原》第五章 众彩纷呈(上)
  援疆小说《燎原》第五章 众彩纷呈(下)

  援疆小说《燎原》第六章 中秋盛会(上)
  援疆小说《燎原》第六章 中秋盛会(下)

  援疆小说《燎原》第七章 扶倾济弱(上)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