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0 09:2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杨玉昆紧跟在乔玉石的后面,他还在回味着刚才领导所说的两个“好”,在他看来,每一个“好”字所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这次陪同领导出来,因为之前没有蹲点,便没有做任何准备工作,所以杨玉昆心里有些没谱,现在看来这次“微服私访”是成功的。
乔玉石一边走着一边回味刚才的对话,然后问杨玉昆觉得刚才那名志愿者如何。
杨玉昆跟随乔玉石已有三年,他完全理解乔玉石的言外之音,说:“这些志愿者都是刚从象牙塔走出来大学生,基本上都和刚才那位志愿者一样,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务虚的太多,务实的太少,可以说是好高骛远。这样的志愿者一旦到了社会很容易受伤,因为他们缺少一样东西。”
杨玉昆顿了一顿,望了一眼乔玉石,见乔玉石没有反应,接着说:“他们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缺少生活历练。我觉得这样的志愿者到基层到团场去锻炼锻炼,几年后会成熟不少。”
乔玉石颔首表示赞同,突然想到自己的知青时代。当年他作为知青在基层干连队指导员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睡的是地窝子,吃的是硬邦邦的馒头,一天只吃两顿,有时候粮食紧张的时候一天就吃一个馒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一步一步地成长,从连队指导员到团场政工办主任,再到副团长,团长,团政委,师组织部长,副师长,师长,师政委,副司令员,直到现在的司令员。而他们一起过来的少数几个吃不了那个苦的知青,干了几年又通过关系调回去了。
所以,在乔玉石看来,基层最能锻炼人。可是当代的年轻人,大学生志愿者,吃得了基层的苦吗?兵团的基层就是各农牧团场,兵团团场的硬件设施不健全,文化生活少。这样想着,乔玉石忧从中来。
杨玉昆见乔玉石默不作声,补充说道:“所以,我觉得太过理想的人,到条件艰苦的团场连队锻炼对他而言更好。基层有很多东西可以学,最重要的是可以磨练人的毅力。”
乔玉石缓步而行,用一种领导的语气说:“是的。从内地来的大学生志愿者满怀激情来到我们兵团,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工作上的考验。我们既要让他们结合专业知识发挥才能,又要让他们成长,真正为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杨玉昆见乔玉石在校园信步而行,并没有离开的意思,建议道:“司令,既然来了,要不去瑞峰书记那里,了解一下其他工作情况?”
“可以。还有,小杨,你明天跟汝平同志联系一下,后天的出征仪式我也参加。这个出征仪式啊,不要搞得太复杂,花哨的东西都不要搞了。”
祁俊飞报完到,匆匆赶往大部队,终于和大家会师了,祁俊飞回到了组织。可是会师后他发现,80名志愿者到了兵团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变成了40名,其他40名志愿者分在西疆自治区,在西疆大学培训。尽管祁俊飞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但是心里还是有些惋惜。
在和许清显见面后,祁俊飞首先诚恳地道歉,说自己太鲁莽,身为领队不该独自行动,应该向许老师汇报。许清显已然原谅了他,在得知马天成和李斌中途不辞而别的原因后,也宽慰了他们两人。
祁俊飞帮马天成和李斌把行李送到宿舍后,他第一时间找到莫棠,向莫棠取回了自己的行李。莫棠见到祁俊飞倒是激动了一番,莫棠看到祁俊飞脸上有一块紫色,大概猜到了中州的晚上发生的事情。
莫棠如释重负地说,我们的队长终于回来了,我可以解脱了。祁俊飞无奈一笑,说哪还有什么队长。因为据许清显透露,明天的培训和出征仪式,都会有兵团团委的老师来领队。
莫棠带着祁俊飞、马天成和李斌来到学院食堂,并为三人打好饭菜,在祁俊飞吃饭的时候,莫棠又屁颠屁颠端来了几块西瓜。“来来来,你们吃完饭后尝尝西疆的西瓜,真的是质脆爽口,汁多味甜,和老家的西瓜风味不一样啊!”莫棠第一次吃西疆的西瓜便爱上了它。
莫棠接着说:“都说这里是‘瓜果之乡’,真的是名不虚传。”
祁俊飞瞥了一眼莫棠端过来的西瓜,大红色的瓜瓤,黑得发亮的籽,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他顾不上吃西瓜,把饭盒的饭吃了一个底朝天,意犹未尽地说:“我再去打一份!火车上人太多,餐车根本推不进来,没吃上饭。”祁俊飞拿着餐票跑到打饭窗口又打了一份。莫棠看到祁俊飞那个狼狈的样子,忍俊不禁。
祁俊飞吃完饭打算回宿舍休息,莫棠说天还早,不如在校园转转吧。祁俊飞不忍心破坏莫棠的兴致,就答应了。马天成和李斌两个人实在困得不行,便回宿舍了。
两人走在校园的操场上,祁俊飞看看手表,已经九点,在内地早已是华灯林立万家灯火了,可在新疆还是日头当空。祁俊飞这才感受到西疆和内地之间明显的时差。
祁俊飞困意连连,哈欠连天,突然冒出一句:“阿基米德说,给他一根杠杆,他可以撬动地球。我祁俊飞说,给我一个枕头,我可以睡他个昏天暗地,地老天荒。”
莫棠见祁俊飞两个深深的黑眼圈,一副憔悴的样子,便询问祁俊飞在火车上的状况。
祁俊飞乏力地说:“我们三个把座位让给别人后,也做了一天的志愿服务,和你们一样,主要是给人打开水,我们那趟从中州始发的车乘客更多,打开水那个犄角旮旯都塞满了人,打一次开水难如登天,所以,我们三个在热水器旁蹲了一天,帮乘客打开水。”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