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5 11:2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03年我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来到龙胜各族自治县,先后服务于乡财政所、乡党政办、江底中学和江底小学,做志愿者期间,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服务期间处处谨记自己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同时也是单位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虚心学习,维护志愿者形象,尽职尽责为服务单位工作,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山区县,也是一个国定贫困县,很多山里的孩子家庭都很贫困,为了践行志愿精神,切切实实为龙胜老百姓服务,我和其他志愿者战友在县项目办的指导下,成立了志愿者自管会,我被推选为宣传委员,负责志愿者工作的宣传和《我们在西部》简报的编辑工作,同时成立了爱心工作室,通过网络、志愿者后援地等渠道为孩子们寻找资助。从2003年做志愿者开始,到2004年我录取为选调生重新回到龙胜,直至今天,我都一直致力于爱心助学等公益事业,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先后有上海宝钢集团、上海海若置业有限公司、桂林三金药业、深圳招商证券、深圳宝安义工联、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等团体和高校以及大批爱心人士长期在龙胜从事爱心助学事业。“香港苗圃行动”、澳门豪江中学、捐款45万元援建的伟江乡崇林“苗圃希望小学”、平等昌背豪江希望小学交付使用,上海元昊公司出资25万元兴建的马堤希望小学综合楼已于去年完工,近期可交付使用。选送15名希望小学教师赴北京、上海培训,让他们能继续充电。近8年来,通过各方面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外联络,共有76个单位和无数的爱心使者伸出援助之手,捐赠衣物、书籍、文体用品等物资价值100多万元。建立马堤芙蓉小学和伟江中洞小学两个“爱心书屋”,发放助学资金105万元,救助贫困学生3036人,有效的帮助解决困难学生家庭的实际问题,为龙胜的教育事业做了较大的贡献。而我个人,多年来也通过个人在帮助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一个父母都是残疾的家庭寻求医治,帮助孤儿重返校园,到现在,我还在帮助一位孤儿继续她的高中学业。
工作方面,结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之后,通过项目办的推荐和自己的努力,我被录取为选调生,本来组织考虑我是外省人,安排到了一个经济条件等都更好的县,出于对龙胜的热爱,对未完成的爱心事业的热爱,我提出重回龙胜的请求,得到市委组织部领导同意之后,我重新回到了这片已成为我第二故乡的美丽土地,被安排到江底乡党政办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扎实肯干,05年3月我被借调到县委办公室,负责档案和保密等工作,经过两年的充实和锻炼,06年12月我被组织提拔为一名共青团干部,担任团县委副书记,重新回到共青团岗位,几年以来,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青团干部朴实、肯干的精神,也让自己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锻炼,也取得了一些荣誉。我个人先后获得2004年度广西优秀青年志愿者、2008年度全市优秀共青团干、2008年度创建文明县城优秀工作者和2009年度全区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在我和团县委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龙胜团县委也获得2005年度全区优秀服务县、2007年度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2008年度西部计划全国优秀组织奖、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优秀单位和全县三个文明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几年以来,21个个基层共青团组织先后被评为“市五四红旗团委”“市五四红旗团支部”。3位同志被评为“广西优秀团员”, 52人获“市优秀团干”“市优秀团员”荣誉称号。60多名志愿者荣获“广西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2010年我参加了全县公开招考,在激烈的竞争中名列总成绩第一,考上了县林业局副局长的职位,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给了我更多的锻炼,也给了我到新岗位继续学习的机会。同时,县委为培养年轻干部,推出了上挂下派的活动,我被安排到三门镇党委挂任副书记。基层的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琐,但也在个人能力培养和基层经验的增加方面,让我获益匪浅。不管今后的路如何继续,这一年的工作经验都将是我永生的财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也注重积极推进廉洁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法规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制度,模范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在同事和群众中树立了务实、风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遇事多交流、多沟通,自觉接受监督。自己自参加工作以来,从未发生违反法律和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
我时常告诉周围的人,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母亲是一位下乡知青,而我曾经是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这样做就是为了告诫自己,身为党员,身为有着光荣传统的家庭子女,我不能忘记自己的志愿者身份,更不能忘记作为一名国家干部需要为基层,为老百姓做些什么,虽然能力还很有限,但我想只要继续去做,积少成多,就一定能为龙胜的群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我也将永远是一名“志愿者”,继续工作,继续服务。(广西龙胜县 曾学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