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5 10:34: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我叫高丽鸽,来自河南许昌,2011年6月毕业于商丘师范学院,同年加入到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来,现服务于塔城地区额敏县也木勒牧场,是众多平凡志愿者中的一名。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志愿在西部,成长于额敏。
身边总是有人问:为什么去新疆当一名志愿者,那么远,那么苦,有什么好的。我当时只是笑着回答:不清楚,就是想去。其实,我来是有原因的:不知大家有没有印象,在很多年前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上,印有一个趴在桌子上的小女孩,一双黑黝黝、水灵灵的大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很受感动。就在那时,我告诉自己,长大了,我要做一名志愿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就这样,在2011年4月末,我主动到学校团委,申请报名西部计划。经过笔试、面试等程序我被顺利录取,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告诉父母,他们的宝贝女儿即将要去新疆做一名志愿者,也正如我所预料的,并没有得到他们的支持,有的只是不解和百般的劝说,他们说那里环境艰苦、条件差、语言沟通有障碍,我绝对受不了那里的环境。从小到大,我都是在父母的襁褓中生活着,衣食无忧。毕业了,我要长大,我要独自一人面对生活,不再做一朵温室里的花,要做一株野外的荨麻草,不管受到多少风吹雨打,经历多少日晒雨淋,我都要微笑着。我告诉他们:就让我去吧,到了新疆,不管多苦,我一定会撑下来,绝不放弃。父母拗不过倔强的我,最终送我到了郑州火车站,看着年近6旬的父母流下不舍的眼泪,我的鼻子也酸了,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告别了父母,擦干了眼泪,就暗暗地告诫自己:现在我就是一株要经受历练的荨麻草,虽然不会成为一颗参天大树,但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我将不会虚度一生。如果我能减轻一个人的伤感,或平息一个人的痛苦,或帮助一只昏迷的知更鸟回到它的鸟窝,我将不会虚度此生。”这是我喜欢的诗人艾米丽·迪金森的一首小诗。我喜欢这首诗的原因是诗人所抒发的价值观正是我所追求的。如果我能帮助到一个人,哪怕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鼓掌,只要能给他人带来肯定和鼓励,我就有我存在的价值。所做的事情不在大小,关键在看是否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在新疆这8个月以来,我始终践行着志愿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做好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这期间,有过苦,有过累,有过感动,也有过欢笑。
当我刚到单位的第一天,我就躲在墙角哭了,以前的豪情壮语瞬间就被我的泪水给吞噬了。我住的地方是食堂旁边的一个小平房,没有水,没有厕所,水要去建筑工地的铁桶里打,因为没力气,单薄的身体与硕大的水桶极不协调,一个人摇摇晃晃的把水提进房子里,裤子湿透了,水也从一桶变成了半桶;我要跑到卫生院上厕所,白天还好,可到了晚上,天黑路远,野狗又在叫,对于怕黑怕狗又肚疼的我来说,除了勇敢,我别无选择。每当夜深人静时,想家,睡不着觉,想听听远方爸妈的声音,但怕他们担心,我不能给他们打电话;白天打电话时,也总会简单的说几句,就把电话匆匆的挂掉,害怕那不争气的眼泪流下来,我必须学着坚强。因为,我知道,这是我的选择,我必须一个人面对,一个人承担,一个人成长,流过泪后,擦干眼泪,该干啥干啥去。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