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09 09:31: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李顺昌,男,汉族,云南曲靖市宣威人。2006年7月毕业于曲靖师范学院,同年7月底应团中央号召参加大学生西部计划教育志愿者活动,为期两年。服务期满后,继续留在服务地贡山县任教。
一、时刻准备,奉献青春
践行者当代大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庄严承诺。在服务期间的两年中,过着相对艰苦的工作生活。其实在这样的小城镇,没有大城市的浮华喧嚣,也没有想象中的艰辛困苦。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滋味。应该说,这里的所有经历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且价值连城的宝贵财富,足以让人受益终生。虽然自我感觉不是特别优秀与出众的人物,但是我愿意并且已经把我的所思所想所学所能默默地奉献给西部。当时走在志愿服务西部的道路上,经历磨砺,摆脱稚气,走向成熟,这时候也深感自己真的是把自己的爱心、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直到现在,还牢记着志愿者誓词——“我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作为个人,尽管只是绵薄之力、杯水车薪。但在服务期间和之后的工作中,都在用自己的青春,诠释着誓言,无悔于志愿服务经历。
二、扎根教育一线,浇灌未来花朵,历练人生
清楚的记得,路弯弯,水绕绕。2006年7月27日来到贡山县,7月29日在县项目办负责人团县委四法书记的陪同下,来到服务单位贡山一中。在一线的学校教育教学中,要尽可能大的发挥一个教师的才能,最好的工作职务就是担任班主任。所以自动请缨,要求担任班主任。在服务单位的信任下,我担任了2006年初一新生班115班的班主任。
对于当班主任来说,真实是不执事,就不解事;不知情,就无法做事情。对于滇西北边疆贡山县的教育来说,时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环境教育方面还比较滞后——大部分学生的家庭不注重教育,对孩子的明天漠不关心,送孩子来上学的目的很多家庭只为了拿到“低保”,或者给上门来做工作的村小组长一个面子而已,而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学习怎么样,纪律怎么样从来不关心;社会环境方面,由于贡山县城区小,社会不良现象显而易见,对于是非观念还不是很强的中学生来说,诱惑颇多;而学校教育方面,硬件设施相对欠缺的多,师资力量又不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贡山教育的发展。在了解这些情况下,作为教育志愿者的我该怎么做呢?在学生教育方面,自己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之道。并在学生的学习上、生活上做到事无巨细的关心和帮助。对学生细心教导,让我班级的学生学到知识,懂得基本的生活道理。对家庭方面缺少关心容易流失的孩子,尽量到其家里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因为很多学生家都住在峡谷两岸的高山上,很多时候要走五六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动员家长让孩子上学,让学生返校。在社会环境的教育上,给学生以正面上的引导,教会学生认知,辨别是非善恶,让学生走光明大道。在学校里,严格要求学生,制定实施有效的班约、班规,并认真帮助双差生改变思想,制定转变计划。我所带的初115班,一年后被评为“怒江州优秀班集体”。
教学上严谨对待,每天课前认真备课,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认真把握每一个细节。课后认真批改作业,指正出学生的每一个错误点以及字和符号。做到让自己的学生每天都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升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懂得道理。我的教学班每年在同年级中成绩都很优秀。
三、执着追求,无悔青春
国家要强盛,国家要发展。兴教育是根本,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直至此时,我为当时能成为一名西部计划教育志愿者深感荣幸。我愿把我的学识,我的能力,我的技能奉献给西部。时时铭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处处以大局为重,以高标准、严要求鞭策自己,看重实干,看轻享受,看重奉献,看淡索取,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更扎实的基本功,不辜负西部志愿者的称谓。工作踏实、努力、细心。怀着赤诚的心,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所学所能为边疆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这就是我执着的追求、无悔的青春。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