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云 >> 西部明星 >> 正文

姚卫星:用行动实践青春

 

2011-04-26 09:3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优秀志愿者 姚卫星

 

  姚卫星,男,1981年10月2日出生于大理州巍山县。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6月毕业于大理学院文学院,曾任大理学院学生会主席。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参加“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保山市隆阳区河图镇人民政府从事农村青年工作,曾任河图镇团委书记、镇人大主席团秘书等职务。2007年8月留河图镇人民政府工作,曾任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现任镇党委委员、镇党政办主任。

  五年来,他热衷于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律己”的态度,在领导关心栽培和同事帮助支持下,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我,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肯定。现将其五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严于律己,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做好志愿者的责任感。

  五年来,他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不畏艰难,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牢记党的宗旨,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严以律己,以崇高的党性、良好的人格修养,增强做好青年志愿者的责任心,始终以旺盛的精力、火热的激情,投身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伟大活动中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五年来,他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尤其在全区“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三查三看”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中,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和各种理论著作,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党性认识和思想道德素质。扎实摒弃“机遇意识不强、发展意识不强、创新意识不强、开放意识不强、统筹意识不强、学习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强、效能意识不强”八个意识不强。充分发扬“先忧后乐,创新超越”的开拓精神,在领导和同事的带领下,深入群众,走村入户,参加村民代表会议、座谈会等,到生产、旅游接待点实地考察,学习农村工作方法,自觉加强了对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为了适应工作需要,他克服困难考取了2008届云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在职研究生,切实提高自我综合素质。

  三、踏实肯干,认真完成工作任务。

  五年来,他先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有,共青团、人大秘书、旅游开发和管理、新农村建设、党政办工作。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任劳任怨,着实当好参谋助手。

  (一)立足岗位,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团青工作稳步发展。

  一是加强了青年中心的管理,推进了青年中心的建设,拓宽了镇团委的工作渠道,更高、更好服务、引导了农村青年异地学习水稻种植、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莲藕种植、科学养蚕的经验;积极组织开展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活动,对农村青年学习科技、增强科学种植意识起到引导和推动,充分发挥了基层团组织带领农村青年在农业生产、家禽养殖、手工编织、科技致富、自主创业等各行业中的“领头雁”作用。通过中心牵头,组织镇团委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等部门在中心举行了多次农业技术、计划生育、预防毒品、艾滋病知识的讲座。结合农村实际,举办了亚麻种植、蚕桑养殖、禽流感防治等培训班,培训农村青年达10500人次。这些讲座和培训班的及时开展,为农村青年学习科技,增强科技意识、珍爱生命意识、卫生意识,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起到积极作用。他扎实打造中心活动品牌,不断建立健全中心组织机构,在中心成立草席编织协会、青年洞经协会、武术协会、青年经纪人协会、并吸纳老年协会作为中心团体会员。草席编织协会积极发展草席编织产业,年编织草席30多万张,产值达40多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近1000元,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青年洞经协会和武术协会则结合永昌、哀牢文化、中国武术文化分别在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上进行洞经弹唱、武术表演、培训等活动。累计演奏洞经达1000多次、参加各类武术表演近20多次、开办武术培训三期,130多人次参与学习。协会活动的积极开展,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同时打造了中心协会品牌,宣传了青年中心,使青年中心的辐射作用不断加强。他切实发挥青年中心凝聚青年、服务广大农户的作用,在人才互动上紧紧围绕“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大力解决农村青年的就业,积极引导农村青年开阔视野,提高本领、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增收,增强了青年中心和团组织活力。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