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云 >> 典型人物 >> 正文

志愿者杨佳鑫:用相机和画笔感动阿里

 

2020-10-19 14:23:00   来源: 重庆晚报慢新闻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杨佳鑫今年做了个令身边人都意外的决定:报名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奔赴西藏。

  入藏3个月以来,除了日常志愿服务工作,杨佳鑫喜欢举起相机,拿起画笔,将镜头视角对准眼前的好风光。他坦言:艺术无处不在。只有在平凡的生活中坚持走着,才能更加真切地听到来自内心最真诚的声音。

正在拍摄的杨佳鑫

  初衷

  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生活

  今年7月,22岁的杨佳鑫和其他3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小伙伴一起,踏上了援藏的征程。怀揣奉献青春、建设西部的梦想,杨佳鑫主动申请前往最边远、最艰苦的阿里地区服务。

杨佳鑫拍摄的山峰

  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高原环境带来的不适,杨佳鑫坚守在普兰县的基层岗位上。“下班之后,我就喜欢拿起相机到处走走看看,不挑角度、题材,拍人拍天拍物品,只要有美的价值,我都拍。”说起摄影和绘画作品,杨佳鑫侃侃而谈,“满意的摄影作品,三个月大概拍了近30幅。有些水彩绘画作品也是依据照片创作的。”

城镇一角

  杨佳鑫通过电话接受了慢新闻记者的采访。电话那头的小伙子自然而然地讲到了自己的初衷:“作为一位艺术类院校毕业的志愿者,我想把艺术的正能量与志愿服务实践相结合,让更多的人看到祖国美丽壮阔的西部,体会到这里淳朴的人文风情。”杨佳鑫说,他希望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为这段志愿之旅写下一个完美的注解。

城镇一角

  转变

  艺术可以打动人,也能接地气

  他对慢新闻记者说起了一个令他难忘的故事。

  两个月前,杨佳鑫被外派到边陲加气站值守点。第一天来到值守点,杨佳鑫通过闲聊得知,除了自己外,常年驻扎在这里的三位老大哥竟然都是重庆人。熟悉的乡音让这个重庆涪陵的小伙子顿感亲切。

三名重庆老乡为杨佳鑫准备的晚餐

  其中,一位名叫杨文华的老乡,进藏工作已20余年。他见证了这个加气站的诞生,也见证了西藏20年的发展。一天晚餐之后,得知杨佳鑫是一名会画画的艺术生,杨文华试探性地从衣兜里颤巍巍地掏出了一张泛旧的第一代身份证件。

  杨文华说,证件上的人是他去世了20余年的母亲。因为思念老人,他一直将母亲的身份证带在身边。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杨文华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留下一张母亲像样的照片。

  听到这里,杨佳鑫不假思索地提出,他其实可以用画笔绘制一张杨母的肖像,一圆赤子之梦。“杨大哥一听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还没开始画,他就一直朝我道谢。”被老大哥母子深情感动的杨佳鑫立马拿出画笔,参照着模糊泛黄的身份证件,迅速完成了杨文华母亲肖像的绘制。

杨佳鑫根据身份证画了一幅关于她母亲的画

  工作闲暇之余,他还为三位老乡每一个人都绘制了画像留念。听着三人的感谢,杨佳鑫思绪万千。“我上学时,一直都认为艺术是很‘高’、很神秘的东西,仿佛普通人看不懂的,才叫艺术。”杨佳鑫笑着说,进藏后他的观念转变很大:艺术并非是飘在空中的东西,它也可以脚踏实地,去接地气,去感动更多的人。

  杨佳鑫坦言,甚至在那一瞬间,他也体会到为什么西部计划志愿者前辈们都说:志愿服务无处不在!“在学校时,我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我以前从没想过,有一天我能用自己的艺术专长为别人圆梦心愿。”

  而这种体验,很快乐。

杨佳鑫为三名重庆老乡各画了一幅画

  最满意的作品

  都与孩子有关

  说罢,杨佳鑫又给慢新闻记者发来了两张照片。他说这是他三个多月来,相对最满意的作品——被拍摄的对象都是当地的小朋友。

  “我给两幅作品取名为:世界之巅的孩子。”杨佳鑫解释名字的由来——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300米左右,地处雪域高原,当地人说,这里是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等托起的“世界屋脊上的屋脊”。“因为海拔高,孩子们又从小在这里长大,所以就不假思索地给作品取了这个名字。”

  杨佳鑫告诉记者,第一张的两个女孩是他晚上9点在阿里地区的观月亭中拍的,两个孩子一个12岁,一个9岁,在征得她们的同意后,自己抓拍到了一张表情格外松弛,看上去也格外温馨的合照。

杨佳鑫最满意的作品 《世界之巅的孩子》

  “另一个小男孩则是在当地随处可见的黄色建筑下拍摄的。这个孩子特别开朗活泼,我问他,要不要哥哥给你拍张照,他点头,冲我笑得很开心。”杨佳鑫的镜头抓住了倾斜的阳光,夺目的黄,以及孩子淳朴的笑。

杨佳鑫最满意的作品 《世界之巅的孩子》

  计划

  想拍一个西藏的志愿者纪录片

  除了画画、拍照,杨佳鑫说,目前他正在筹备一个公益性纪录片,他是总导演,也是总制片人。昨(15日)天采访时,恰巧纪录片也正式开机拍摄了,杨佳鑫兴奋地介绍:“拍摄主题就是在西藏7个地区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们,不仅是我们重庆的志愿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我想用相机,记录下西部计划志愿者这个群体在西藏开展一年志愿工作的点点滴滴。目前,团队已经招募到了100多人。”

  “我很喜欢西藏,喜欢这里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许多人包括父母在内,都问过杨佳鑫这两个有点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什么要来?城市娃儿来了能不能坚持下去?

  杨佳鑫在电话里沉默了很久:一年时间并不长,但我想在这儿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广的天地。“会坚持的。像许许多多建设西藏的前辈一样,我也会不负青春,在祖国的边陲默默奉献,发光发热。”

水彩风景速涂

  记者了解到,今年是重庆赴藏志愿服务的第七年,前后共有243名重庆高校毕业生前往西藏贡献青春力量。

  “我们想用志愿服务的方式,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创业,用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懂国情、讲奉献、高素质’的青年人才,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得知杨佳鑫赴藏后的表现,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对其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去西藏做志愿工作需要决心和毅力,能主动申请去最艰苦的地区锻炼更是不易。发挥自身特长服务基层,很明显,杨同学怀抱一颗未变的初心。”(记者 周荞)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