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风云 >> 典型人物 >> 正文

张丽娟:扎根边陲让爱展翅高飞

 

2014-01-16 14:0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情谊难舍,梦想放飞小凉山

  两年的支教生活让她深深爱上这片醇厚的土地,这群质朴的孩子。2005年8月西部计划服务期结束后,由于教学成绩优异,张丽娟被宁蒗县金棉中学聘请担任语文教师一职,她毅然决然选择远离家乡,留在了孩子们所在的小凉山。2007年8月转入宁蒗一中任职,在宁蒗一中期间,所教两个班在年度统考中,均获得县平行班第一的好成绩。

  2009年起,她多次担任语文备课组长,主持组内的教科研活动。在她的带领、组员的齐心协力下,语文备课组取得了教学、科研双丰收。教学中逐步形成了“集体备课、先学后教、探索性教学、当堂检测”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彻底转变了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等、靠的被动思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被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理解运用,学生对待语文学科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厌学变成乐学。

  生活中,她对学生关爱有加,谁生病落课了,她总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学生赶上进度。每当见到当地的学生,大冬天仍用冷水洗脸,七八十人挤在一个简易地震棚里过冬,每顿只有土豆、豆腐和米线……她找来亲朋好友筹集衣物发给贫困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真情;联系好心人,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不希望任何一名学生因经济问题而辍学。课余,她注意对孩子们进行人性的关怀,希望他们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在这个不大却充满精彩的舞台上,张丽娟作为一个老师的梦想得以展翅高飞。她不仅在学习上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关怀学生,也注重在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总结教育经验。 

  术业专攻,工作成绩得肯定

  她在教学中积极推广“青蓝工程”,让优秀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大大缩短了新教师的成长周期,推动了学校语文教学整天水平的提高。分管教育教学后,她主持完成了“两基”国检的相关工作,重新起草了《宁蒗民族中学绩效工资修订方案》,《宁蒗民族中学岗位设置方案》等规章制度,行政工作能力得到了相关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认可和肯定。教学上,根据当地信息封闭,缺乏图书资料的情况,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成绩近5年来位居全县前列。她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和积极的态度被评为宁蒗一中优秀学科组长,增选为校团委副书记,2009年9月被宁蒗县委、政府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后提拔为宁蒗民族中学教学副校长。2011年被评为宁蒗县“高中骨干教师”。

  在工作之余,她始终坚持写教后感,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同时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先后发表了两基专题《为凉山孩子撑起希望的蓝天》(省级)、文学研究《中国古代的文艺“道本体”论》(省级),因个人事迹突出,个人事迹被丽江日报报道《志愿者,就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扎根在西南边陲的张丽娟说,用自己的知识教育着渴望成长的孩子们,用自己的爱心帮助着贫困的学生们,用自己的力量和自信感染着自卑的孩子们。通过她无怨无悔、坚持不懈的志愿服务,在这信息封闭的边远学校,学生们的成绩突飞猛进,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二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