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0 15:13:00 来源:兵团日报 作者:李彦龙
今年4月,李进的散文集《行者十年》出版了。
李进说,《行者十年》是他人生历程的情感表达。2004年,李进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兵团志愿服务。如今,他在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11年间,他从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变成了公务员、作家,也成了一名兵团人。
故乡和童年往事
李进开始写作,始于对故乡的思念。汪国真曾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对李进而言亦是如此。生活在古镇蒋峪20多年,耳濡目染许多的民间故事,积淀成为乡愁的底色。到了新疆之后,与故乡拉开了距离,夹杂着离愁别绪思念和回忆便一股脑儿喷薄而出了。
生长在农村,李进经历了农家孩子所经历的一切,挖野菜、捡麦穗、抓蚂蚱、掏鸟窝……在《黄土深情》《城南旧事》《槐树寄相思》《麻雀人生》等篇目中,他对乡村那种温和、朴实的描述,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乡村韵味。
当一个农村孩子来到城市,城市的生活与农村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城市物质文化的富足与农村形成了鲜明对比,农村淳朴与自然的生活状态是城市缺乏的。农村和城市的差异,本质是生产方式的差异,但二者之间的文化脉络其实是相通的。书中对故乡、童年往事的细致描述,反映了李进对农村和城市二元生活的反思。
讲述真实的新疆
大学毕业前夕,李进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尽管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尽管自己并不了解新疆,李进还是决定“出来闯一闯”。
来新疆之前,李进心里多少还带着“支援边疆建设”的优越感。李进想像中的新疆是戈壁荒滩,可是等他真正到了新疆一看,才发现这里和别人描述的并不一样。“新疆的风景好、瓜果甜,最为重要的是,新疆人有很强的包容性。特别是在兵团,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人与人之间没有陌生感和距离感。”李进觉得,自己应该拿起笔,记录一个真实的新疆,因为“一个外地人看新疆肯定比一个当地人解说有效果”。
从2010年开始,每年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季,李进都会发几篇文章到母校,讲述他作为一个大学生志愿者在兵团生活的点点滴滴。除了写文章之外,李进还专门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在兵团工作生活的经历。今年3月,李进再次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说:“兵团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能够施展才华、实现梦想。”
在李进看来,与其说是内地大学生志愿者们来“支援边疆建设”,不如说是新疆、兵团成就了他们。
为兵团精神所震撼
“身居边疆,远离双亲,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令我无比牵挂。但是,十年的时间里,我感受了兵团、体味了兵团。老一辈军垦战士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是我毅然选择扎根兵团的重要原因。”李进在自己的散文集《行者十年》里这样写道。
是什么让兵团人如此伟大?是什么让兵团人如此崇高?是什么让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李进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是精神的力量。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鼓舞着兵团人驻守边疆,鼓舞着兵团人在亘古荒原上建设美好家园。”
很多人问李进:“来兵团后悔不后悔?”李进说:“选择来兵团,选择扎根兵团,我不后悔。现在,我是一名兵团人,兵团成就了我,宣传兵团、介绍兵团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来到兵团后,李进深深为兵团精神所震撼。11年,李进从对兵团一无所知到深入了解兵团;11年,李进在兵团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由一名豪情满怀的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兵团人,成了一手扶犁、一手拿枪的军垦战士,兵团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记者 罗全)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人物风云
志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