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研支团华博学堂:玩转趣味甲骨文

 

2020-07-21 10: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1日电(记者 李彦龙 通讯员 崔嘉欣)汉字是中华文明之母,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诗意与美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养与爱国精神,近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走进余庆县易地扶贫搬迁积善社区安置点的“华博学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思接千年的文字之约。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在余庆县易地扶贫搬迁积善社区安置点的“华博学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思接千年的文字之约。图为华中师大研支团成员崔嘉欣带领孩子们学习甲骨文知识。华中师大研支团 供图

  传统文化书画同源,用画画的方法,把图画和文字结合起来,实现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了解甲骨文的文字特点,课堂在你画我猜的游戏中拉开序幕。研支团成员崔嘉欣向孩子们讲解了甲骨文的起源及汉字的演变,从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历经五千年,最初的一幅幅画演化成炎黄子孙今天共同使用的汉字。

图为孩子们认真听课。华中师大研支团 供图

  活动的第二环节,崔嘉欣拿着甲骨文卡片,让孩子们猜测甲骨文对应的汉字,形神兼备的中国甲骨文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得到激发,凭借甲骨文的字形联想相似的物体或场景,快速地猜出了日、月、水、火、土等多个甲骨文,课堂上不时传来恍然大悟的感叹,还伴随着阵阵欢笑。

图为小朋友参与猜字游戏环节。华中师大研支团 供图

  人的面部五官在甲骨文中都有体现。活动最后,崔嘉欣带领“小仓颉”们共同创造五官甲骨文。既呼应了古人的造字起源,又启发了他们发明创造的灵感。

  汉字是记录文明与历史的载体,是经历千年时代变迁却从未消亡的伟大发明。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与历史文化的最初雕刻者与记录者,具有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底蕴。希望此次活动可以为孩子们开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让他们爱上甲骨文、爱上汉字、爱上传统文化。

图为孩子们积极举手参与互动。华中师大研支团 供图

  据悉,为助力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创办了“华博学堂”品牌项目。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填补余庆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孩子们家校教育的空缺,切实关爱青少年群体,引导他们更好地融入搬迁后的学习生活。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