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研支团带领学生“云游”湖北省博物馆

 

2020-05-19 10:3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 刘喆 通讯员 付佳琪)5月18日,正值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为增长学生见识,树立文化自信,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兵团分队利用5G平台技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小学“华师班”开展“‘云’游湖北省博,笔绘荆楚历史”特色课程。

  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十一届研支团兵团分队利用5G平台技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小学“华师班”开展“‘云’游湖北省博,笔绘荆楚历史”特色课程。图为研支团成员付佳琪为学生们讲解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曾候乙编钟。牛静 供图

  课程由研支团成员付佳琪主讲。课程伊始,付佳琪向“华师班”学生介绍了5.18国际博物馆日的由来,并为学生科普了博物馆的定义、发展历程、文物来源及种类划分,使学生初步了解博物馆建立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图为“华师班”学生正在进行手绘创作。牛静 供图

  随后,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博物馆文化内涵,付佳琪借助“5G博物馆”云平台,带领同学们“云”游湖北省博物馆,开启了360°全景寻“国宝”体验活动。借助5G云平台,学生通过屏幕,身临其境般游览了湖北省博物馆。学生在充分了解湖北省博物馆楼层和馆藏文物基本情况后,对镇馆之宝——“曾候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展开“云”搜寻。在线上游览、寻宝过程中,学生对湖北省博物馆中历史悠久、工艺高超、制作精美的文物产生了浓厚兴趣,被荆楚文化中浪漫自由、不拘一格、拼搏进取的精神深深感染。

图为兵团第五师小学学生手绘的越王勾践剑图。牛静 供图

  为激发学生对博物馆的探索兴趣,增强活动体验感,付佳琪鼓励学生根据湖北省博物馆文物图片进行手绘文物创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一笔一画在空白明信片上勾勒出“彩漆鸳鸯盒”“十六节龙凤玉佩”等典型荆楚文物形态,并描述自己的创作感言。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体验,使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技术和智慧产生敬畏之心和自豪之感。

图为兵团第五师小学学生手绘的曾侯乙铜鉴缶图。牛静 供图

  博物馆文化“润物细无声”,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本次活动华中师范大学研支团采用5G云平台技术,通过互动、探究、体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探寻传统文化,感受文物魅力,达到德育、智育、美育并举的育人效果。

图为兵团第五师小学学生手绘的“彩漆木雕鸳鸯盒”图。牛静 供图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