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青涩的我们开始有了教师的模样

 

2022-03-28 15:2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岁月不居,2021年已经过去,而支教生活已过去了七个多月。回首这七个月,有收获也有感触,收获是自身细微的改变,还有和田这片热土带给我们的成长。

  2021年盛夏将是一生难忘的夏天。这年夏天,我们从新疆师范大学毕业,完成四年的本科学习后选择参加研究生支教团。本科四年间,支教的话题一直是我们关心并讨论的话题。对大家来说支教是一种梦想,志愿是一种精神,服务是一种理念。本着这样的精神和理念,我们结伴来到和田县第一中学,在这里遇到了很多令人钦佩的老师,可爱活泼的学生。七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逐渐在成长,也从青涩的毕业生开始有了教师的模样。

  初到和田,正逢刮沙,看到风沙中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内心被触动,初到异乡的担心在那一刻开始融化。在这里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从风土人情到基本理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扎实且丰富。最难忘的是出发奔赴支教点的那一天,大家格外兴奋,或许是因为宣誓时空中飘扬的志愿者旗帜,或许是那一刻开始的支教生活真正拉开了序幕。

  带着无数的思绪来到了和田县第一中学。随着小车缓缓驶入学校,校内红色的楼宇映入眼帘,这一切让初到和田的我们深刻体会到的是发展。

  第一次在这里授课,是在八月,不知道是因为和田暑气未退带来的炎热,还是自身的紧张,在讲台上我后背湿透,一年的支教生活就这样开启了。

  在办公室看到李老师桌面上还有一盒针线,甚是不解。偶然的机会看到李老师一针一线在缝补学生玩耍时撕开的校服衣角,那一刻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肃然起敬。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儿童。”于是,从那一刻起,我要求自己这一年要满腔热情地关爱每一个孩子,不论他们是否聪明、漂亮、听话、干净,不论他们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如何,都应该公平对待,让每一个儿童都能享受到爱。在过去的无数个瞬间一遍遍看到这句话被践行,也收获着爱与感动。

  从乌鲁木齐到和田,我们来到他乡;从学生到教师,我们完成身份的转换;从个人到团队,我们开始体悟成长。作为同龄人,我们相互理解,热爱自由、敢于创新、不怕困难、耿直活泼,最重要的一点是还在不断成长。学校的老师们更像是我们的哥哥姐姐,热情与真挚,让我们在挫败感萦绕时,平和内心,愈挫愈勇。项目办像是我们永远的知心人,他们的句句叮嘱是我们永远的温暖,我们不是独自奔跑的孩子,是被光引领的人,汇聚在一起,追逐光,成为光。

  在开启和田支教之行之前大家一直在担心的就是生活习惯。我们是否能适应这里的生活,随着支教生活的逐步展开,我们开始在点滴岁月里画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身处异乡,常常想念妈妈做的一桌热腾腾的饭菜。对家的牵挂是每个孩子内心最深处的柔软。离家半载,总是割舍不下。一次聊天,让我们对家乡有了新的定义。年级组有这样一位老师,三年未回家。听了这个老师的故事,我们内心盛满的思乡之情顿时化作安静的沉思。那一刻我们更清晰感受到,对于每个在这里的支教老师而言,在他乡也是在故乡。我们从新疆来到新疆去,在祖国的西北银河里,在我们的家乡,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留下足迹努力成长。在这里我们度过了半载美好时光,在讲台上用粉笔勾勒着简单的线条,这将是一生都将铭记的时光。无数个星河闪耀的夜晚是青春汗水书写的滚烫乐章,我们仍然记得出发时的决心,依然为志愿者旗帜下的誓词而热血澎湃。

  在未完的故事里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小伙伴将继续用爱点亮彼此的世界,跟随无数优秀教师的足迹成长,与同伴们酣畅淋漓这最美年华,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成长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作者:张近近,新疆师范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