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支教团扎根基层挑战一年支教磨练

 

2015-09-20 18:17: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延兵

 南昌大学领导看望支教团成员。南昌大学团委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20日电(通讯员 达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团会议上指出:“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而不能让群众当配角、当观众。要更多关注、关心、关爱普通群众,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经常同群众进行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的零距离接触,增进对群众的真挚感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示范项目,2005年至今,南昌大学已经派出了10届由研究生组成支教团,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赴广昌、共青城、瑞金等地进行支教,他们为当地教育送去了春风,更播下了一颗颗细小的幼苗,一颗爱的幼苗。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刚刚告别了象牙塔的研究生,让他们一头扎进最基层、最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会面对新的挑战与磨练。亟待帮助的基层中小学,急迫的需要一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充实当地教学力量,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创造老区的美好未来。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团组织则照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群众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的方向不断迈进,去谱写群团工作新的华章。

  一生的起点、终身的牵挂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每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只有短短一年的支教时间,却在那片土地上留下了浓浓的记忆,收获了难忘的友情。
  虽然之前做好了准备,可是他们还是被当地的环境所震撼了。学生家庭贫困、老师配备不足、教学设施老化等等,确实让这些才从大学课堂下来的研究生吓了一跳,许多学生要带5个班级,甚至更多,但他们很快便适应了。

支教团志愿者与孩子们在一起合影。南昌大学团委供图

  第九届瑞金支教团的宋长亮同学到了支教地以后,发现这些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生活往往孤独而寂寞。主修音乐学的他,决定用音乐来安慰这些孤独的心灵。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开办“少年宫”,免费给这些学生上音乐课。由于当地条件资源有限,宋同学自带了一把吉他,开始属于留守学生的第二课堂。在一年的支教生活中,他就利用这些课余时间,让学生们初步会谈会唱,孩子们原本黯然的眼眸中也会因为音乐放出光亮。
  来自共青城支教团的黄万圣回忆起一年多的支教岁月动情地说,他感觉到整个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每逢节假日,当地的老师都会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这些年龄能够做父母的同事告诉他许多过去不知道的道理和人生经验。直到今天,他和那些老师也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在这个支教团里,这种良好的友谊比比皆是。令志愿者各位感动的是当地的学生对他们的热情。许多参加过志愿工作的研究生在教师节那天打开QQ邮箱,突然发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发来了节日的问候,并且希望他们的老师能够在空闲的时候再回学校看看,再和他们相聚。每次开学,新一届志愿者往往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上一届的老师现在怎么样?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他们?有的同学还专门拍摄了视频。这是每一个支教队员都有的经历的,说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时而哽咽,时而自豪。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是他们的最好的写照。在每一届支教的一年时光里,都会有无数个这样的小故事发生。这里,已经成了他们一生的起点,也是他们终身的牵挂。

>延伸阅读